《讲述我的卓同教育故事》系列报道之二十五 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
教师档案:张旭,遂宁卓同国际学校信息学竞赛主教练,四川省信息学竞赛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清华大学“登峰杯”竞赛骨干教师,国家体育总局“模拟飞行教练员”。在《高师理科学刊》等期刊发表论文2篇,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曾担任VEX机器人世界锦标赛裁判。曾辅导学生参加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省级二等奖以上若干,获绵阳市“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
教育格言:路虽远,行则将至。
“竞赛,是学科的巅峰,是青春的极限,是人生的精华。”当张旭得知卓同国际学校积极开展学科竞赛,并把学科竞赛作为学校重点建设的项目时,怀揣着对理想教育的追求,他来到了卓同国际学校。经过面试和考核,他成为了学校的信息学竞赛教练,在领导的指导与关心下展开了信息学竞赛的教学工作。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大部分竞赛生的真实写照。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解决更多的难题,张旭带领学生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坐在电脑面前敲击着键盘。屏幕上出现的一行行代码,草稿纸上推导的一条条公式,黑板上书写的一个个算法原理,汇集成了信息学竞赛学子的周末日常。
张旭回忆,去年寒冬的一个周日,早上7点半,大多数人还在被窝里享受着周末的慵懒时光,原本打算进行骑行锻炼的张旭在出发前打开手机查看机房的监控。“突然间,我看到蒋镇涛和向耀鑫两位同学坐在电脑面前敲击着键盘,我放大了监控画面,看到他们正在题库上做题。”看到这一幕,张旭的内心有说不出的感动。“学生能改掉以前懒散的习惯,并能在周末放弃玩耍的时间主动来机房学习、做题,去钻研自己喜欢的《程序设计与算法》,实属难能可贵。”于是,张旭放弃了骑行的念头,直奔机房,与孩子们一起攻坚克难。从这以后,每天中午、晚上的空闲时间以及周末,他都会留在机房,与学生一起探讨他们平时遇到的难题,给他们答疑解惑、讲解竞赛知识。
由于孩子们面对的是枯燥的代码,在学习编程一段时间后,部分同学学习兴趣会有所下降。当张旭发现这一问题后,结合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想了很多办法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带孩子们制作简单的电脑软件、在Linux系统下搭建信息学竞赛在线题库,当孩子们将自己的知识转化成他们看的见摸得着的作品时,学习兴趣大大提升。同时,张旭将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不仅能让孩子们更有兴趣,还能让孩子们在课堂上高效地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了上来,也更加愿意自主学习。
作为一个和计算机天天打交道的学科,网络暴力、网络安全是非常需要被重视的。怎样保障孩子们的上网安全,让他们具备甄别网络信息的能力以及自我保护的能力?张旭想出了对策:在平时的活动课上,他让孩子们针对如何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如何正确处理不良信息展开讨论。同时还买来机器人零件,让同学们自己组装,自己设计程序来控制机器人。通过这些方式,让孩子们能够学以致用,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拓展学生视野,将课堂延伸到课外,渗透STEM教育(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的教育)。
经过一年的刻苦学习和训练,孩子们的知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算法及实现能力超过国内大部分高校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生。让张旭感到欣慰的是,孩子们并没有因此而骄傲,反而更加踏实更加刻苦。“因为他们深知,自己学的越多,就越知道自己的不足,自己未知的还有很多,因此必须更加努力地去学习新知识,才能更好地去探索自己未知的世界。”
太史公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面对计算机这个日新月异的领域,老师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掌握最前沿的学科知识,就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每天除了备课,张旭积极参加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mooc(慕课),学习《人工智能原理》《计算机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等课程,及时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并将前沿科学分享给孩子们,提高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争取让孩子们做时代的见证者和创造者。张旭告诉记者,未来他将带领着信息学竞赛团队更加努力,吸纳更多信息学竞赛爱好者加入,让孩子们成为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的青年,共同谱写青春的辉煌。
(张旭全媒体记者廖媛媛)
新闻推荐
新华社杭州11月26日电(记者岳德亮)记者从浙江省人力社保厅了解到,该省的部分城市与四川、湖南、湖北和安徽四省开展家政服务劳务对接扶贫工作,正在争取尽早达成劳务输入。今年3月,浙江省人力...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