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电影的水 浇自己的花 ◎向 荣(四川省社科院文学与艺术研究所教授、文学评论家)
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华丽转身纪念版·洁尘电影随笔精选集》共四本,按电影语种分类。洁尘用这套书来总结和归纳她之前的电影随笔写作。
1、《洁尘电影随笔精选集·江湖论语》
洁尘电影随笔精选集之华语电影卷
2、《洁尘电影随笔精选集·颓灿之人》
洁尘电影随笔精选集之其他语种电影卷
3、《洁尘电影随笔精选集·清冽之水》
洁尘电影随笔精选集之日韩电影卷
4、《洁尘电影随笔精选集·夏虫语冰》
洁尘电影随笔精选集之英语电影卷
洁尘的电影随笔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我认为是确立了作者在文本中的主体地位。她把自已的生活世界与电影中的生活世界融为一体,无缝对接,把电影随笔最终写成了她的生活随笔。写电影就是写自我,我在电影中,电影在我中。换句话说,我即电影,电影即我。
由于有这个非常自我在文字中的存在,她的电影随笔就很接地气。悄无声息中,出现了一种阅读转换。她在说电影的故事时,其实也是在说自已的故事。她把自己的经验、想象、意识和情感投射到电影人物身上,主体与客体完全融为一体,说人物其实是说自己。所以,她的观影方式很特别,我命名为“融化”的观影方式。比如《情结》讲三浦友和,她就说三浦是她青春少女时代的男神,还是梦中情人。说了她对三浦的爱与惋惜等等。所以她的电影随笔从文本上看,实际上是“两个主角双重故事”。一个主角是电影中的人物,另一个就是洁尘自己。一个故事是电影里的故事,而另一个故事则是洁尘的故事。比如《完美的英雄》,既讲了王心刚演戏的故事,又讲了“我”作为他的粉丝,同他的故事。
如此随笔,把自己的感情和生活放到电影话语中,打个比方就是,拿电影的水,浇自己的花。或者更通俗些说,就是在电影的梦里放飞自己的梦想,拿电影来诉说自己的心事。就使文本更丰富更有趣更生活更现场了。电影是虚的,但洁尘是真的。虚实一体相得益彰。这也是她的文章广受喜爱,特别是女性读者喜欢的重要原因。不特如此,还因为洁尘作为一个既时尚亦知性的女作家,她在文章中表达的自我经验,包括日常经验、观影体验、爱情理想,乃至生活憧憬等等情感情绪理念,在城市的知识女性和小资影迷中都具有某种代表性和共同性,她的文字很大程度上也表达了她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人生的体验。比如洁尘说到对三浦的念想时,又惋惜他是日本人而非中国人。洁尘的这种心态和情感态度,应当是大多数中国城市的三浦女影迷的共同情结。这也就是洁尘随笔的魅力所在,其奥秘也在其中。
洁尘随笔的第二个显著特点,也是一种随笔风格,就是感觉与知觉,感性与知性交相互动,联袂演绎的生动性,文字中回荡着妖娆的气场。
首先,洁尘对于电影人物和电影故事有一种天赋的直觉能力,也许生活中有这种直觉能力的人还真的不少。但洁尘的优势和强大在于,她有强大的直觉也就罢了,而且她还有能力用文字把那种非常感性的直觉表达出来,并且表达得精准到位,妩媚妖娆。这就不是普通影迷难以企及的“超能力”了。这样的文字无处不在,只能随举一例了。比如《谈她,就像谈死》,说的是德国名演员娜塔莎·金斯基。开篇第一句话就说:“很久没有见过娜塔莎·金斯基了。我没有想念过她。”这话听上去,哪里是说电影呢,完全是在说她的一个叫金斯基的朋友嘛。第一句话就把自己的主体地位放到电影中去了(这是上述的第一个特点)。接下来,文章描述了金斯基演艺史和生活史,在描述中又陈述了作者本人的感悟和关切,写得既感性也不乏知性。那些金斯金的生活史、演艺史等内容就属于知性范畴,是一种电影史知识。而在说到金斯金出演的《德克萨斯州的巴黎》,她提到金斯基以背部亮相的那个场面,作者写道:“心里一惊,想这个女人怎么会有这么孤独的背?这样的背任什么样的抚摩也不会温暖起来的。”
这样的话语非常非常感性,感性到你读此文字时,金斯基那骨感的脊背便浮在眼前,令人有一种伸手相抚的冲动。然而,这句话同时也很知性,是知觉到的一种生命感悟。因为那不是一个普通的女人脊背,那是一个孤独的背,而这样的孤独到底有好深沉呢?那是无论如何抚摩也无法温暖的孤独。如此深沉的孤独显然就有些形而上的况味了,甚至有一种哲思在里头。所以,作者接着说了一句话:“有一种女人,她很坚决地背对你,然后,把头微微地侧过来,告诉你,不要靠近她。”
这句话是一种过渡,由一个女人过度到一类女人,就是那类命运多舛丰富复杂的女人。用当下流行的词汇来说,就是那种高冷傲娇的女人嘛。但洁尘却是用非常感性非常形象因而非常生动的画面和造型来表达出一种认知的。这种认知在文章后面表达得更加充分更加霸道:“这是一个不能爱的女人——她是迷药的那种隐秘的、雅致的香,嗅了,就进了绝境。”迷药的意象依然很感性,而“不能爱”又很知性,告许那些登徒子式的男人,娜塔莎这种女人,是鲜花绿草复盖着的坑,来一个就摔一个,来一双就进去一双。当然我的比喻就太通俗了,比不上洁尘的妖娆冷艳。
可以说,这篇文章浓缩和代表了洁尘的全面风格和特色。解读她的作品,可以用这篇文章作为范本。
洁尘的电影随笔,总体上来说,前后写了20多年。也就是说,写电影的这20多年,她自己从一个女生最终成长为一个女人,因此她的电影随笔可以分成两个阶段,即青春写作(粉色写作)和中年阶段(蓝色写作)。
两个阶段的写作在总体性风格不变(即感性与知性融合互动)的前提下,还是小有变化,主要是后期的随笔,也就是2006年后的随笔,知性内容增加了,话语陈述更沉静,情感抒发更淡定了,有一种中年女性的风范。
另外,由于她的随笔中“自我”的形象无处不在。所以这四卷本包含了20年人生岁月的电影随笔,其实也可以当成洁尘的准自叙传,从中可以看出一个热爱电影的女生是如何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女作家的,蕴含着她的精神和情感的成长史。开个玩笑,细心的读者还可以从中发现一个妖娆的女生是如何慢慢变老的!
新闻推荐
昨日,《中国新当代艺术代表人物提名展》在四川美术馆举办,并公布了15名积极推进“新当代艺术”的优秀艺术家。“新当代艺术”是近年出现在中国美术学术界的艺术新流派,倡导比过于死板的传统艺术往前...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