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业界“大咖”共商职教发展

德阳晚报 2017-11-21 04:06 大字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对沿线中亚、东南亚、中东欧及非洲50多个国家的企业提出了新的人才需求。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师资培养等方面如何调整来实现并匹配“一带一路”国家级地区对人才的新需求?如何发挥我国职业教育资源优势,怎样输出我国优质资源?“一带一路”企业与职业院校如何深化产教融合?在此次峰会上,与会的教育界人士各抒己见。

要实现“走出去”

职教要构建“共同体”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王立胜:“一带一路”国家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很多国家技能型劳动力和技术技能人才极度缺乏,在一定意义上,教育落后是造成这些国家经济发展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很高的依存度,首先可以建立一个“输血”共同体,直接给国外企业输送他们所需要的技术人才,帮助其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其次是建构职教产业发展共同体,通过合作办学为所在国培训所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帮助所在国经济发展。最后是职教产业文化共同体,通过政府主导,实现行业产业与职业教育融合。

大力发展面向职场的专业教育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主持人、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查建中:

“学生求职、企业求才”跟国家人力资源建设,都指向了职场的需求,所以必须大力发展面向职场的专业教育。满足企业人才的需要、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国家建立人力资源战略的需要,这样的教育都属于广义专业教育范畴。专业教育层次应该包括从中职到博士生教育,专业内容应该涵盖理工农医商法等。说到底,一定要注重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

坚持“一带一路”,就要改革教育、立足培养,建议应该成立跨部委的国家制造人力资源建设发展委员会,把工信部、工程院、科学院、人社部、教育界、产业界集中起来,建立国家人力资源资格框架,建立统一的标准对接专业教育。

“两个一百年”进程中的

中国职教新路径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刘延宁:职业教育是二次深化发展、社会稳定的国策之一。建立职业教育园区,需要工信部、科技部乃至于教育部、人社部共同合作,形成双元制。21世纪是信息社会网络时代,已不再是单打独斗就能成功的时代,而是1+1大于2的合作互利共赢时代,职业教育才是21世纪明星工程之一,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合作才是不可替代的。

着重培养人征服未来的能力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大中国职业研究所所长陈宇:

我们面临的是生产力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种改变带来的是职业的变化和劳动的变化,这也就意味着需要培养未来的人才。

未来的教育应该实现从把人培养成机器到把人培养成人的转变,着重培养人征服未来的能力,教育也将从传授知识和技能,转变为拓展视野、传授方法,而未来时代,数码思维将成为人的核心能力。

职教课程是培养人才的核心问题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课程建设研究院院长姜大源:

课程是人才培养核心问题,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课程是核心,教师是关键,硬件是支撑,没有这三件,什么事也干不了。

我们要在学习领域当中学会架桥,这个桥就是课程。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职教是从定界走向跨界,一个跨界的教育必须要有跨界的文化,而跨界文化背景下必须要有跨界的课程。职业院校的课程是源于对不断发展变化的职业学科、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进行归纳的结果,由于职业伴随技术发展不断变化,所以内容是归纳出来的,具有非常强烈的动态性。

高职教育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司徒渝:

高职必须紧贴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需要,坚持办学定位和服务宗旨不动摇,成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才有生命力,高职发展之路才能越走越快。作为高职院校,应始终坚持产业结构调整到哪里,学校办学就跟到哪里,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院校就提供什么样的支撑这一理念,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建立起快速反应同步跟进动态调整的主动服务重大装备业的创新机制,与装备制造业形成了牢固的战略伙伴。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王珊珊曾啟秀

新闻推荐

人大发放就业奖金 鼓励毕业生基层就业

新华社北京11月20日电(记者魏梦佳)记者从中国人民大学获悉,为引导鼓励毕业生面向西部、基层就业,该校2014年以来连续4年共向毕业生发放西部、基层就业奖金458.6万元。2017年,该校赴西部基层就业人数超...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