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校名牛了,高校就牛起来了吗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7-11-03 15:13 大字

据媒体统计,近日来,四川、广西、云南等多地教育主管部门先后公示申报升格、更名和转设的高校名单,20多所高校加入改名大军。例如,成都学院申请恢复曾用名成都大学,钦州学院申请更名为北部湾大学。

高校改名潮几乎每年都会涌现一次,据统计,过去20多年中,在2000多所公办高校中,有将近一半高校改过名字。专科升格为本科,“学院”改名为“大学”,把校名中的“农业”“煤炭”“铁路”“地质”等字眼去掉,改名“科技”“理工”等,总之是向层次更高、地域范围更大、学科门类更广、类型更强的方向来改。

成功改名,可以提高学校知名度,让学校以及师生更有面子,还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投入,吸引优质的生源,是一件名利双收的事情。不过,改名也有改名的烦恼,比如泸州医学院更名的历程就一波三折。也并不是所有的改名,都能够得到校友以及社会的认同,这次四川理工学院拟更名为四川科技大学,有人质疑,“理工”改成 “科技”之后,该校“厚德达理,励志勤工”的校训是不是也要改?当然,更不是所有的改名效果都是积极的,有些学校几经周折改名之后,得不偿失,影响力反而变弱了,甚至有的不得不改回来。

一所大学的校名就是它的招牌,是一种无形资产,早已和学校的办学理念、治学风格紧密融合在一起。更改校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能使学校与其办学历史和办学理念形成割裂。今年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坚决纠正部分高等学校贪大求全,为了更名、升格盲目向综合性、多科性发展的倾向,便是一个鲜明的态度,其目的在于引导高校把精力和资源用于特色学科专业建设与内涵发展上来。

十九大报告谈到高等教育发展时也强调要 “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人才培养才是高校的中心工作,内涵式发展必须聚焦于先进的办学理念、鲜明的办学特色、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必须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中心工作,全面提供人才培养能力,努力提高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经济的能力。如果改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固然好;如果改名不能,那么它不过是“换汤不换药”。

摘自《中国青年报》

新闻推荐

前三季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7172.03亿

四川经济日报讯(记者陈悦)2017年第三季度四川省旅游产业经济运行分析调度电视电话会议近日在成都召开。会议指出,前三季度全省旅游产业经济主要指标快于去年同期、高于全国水平、好于年初预期,实现旅...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