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研究项目 让更多患者受益
日前,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项目评审结果揭晓,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覃纲的科研项目《长链非编码RNA HOTTIP在鼻咽癌发生、发展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榜上有名——
■本报记者 刘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资助具有代表性和前瞻性的科研课题,以期提升全国的整体科学研究实力,研究项目能够被选中,对于研究者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是我们科室第一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覃纲作为项目主持人,表示将带领团队致力于鼻咽癌的发病机制、治疗、预防等方面的研究。“面对痛苦的肿瘤患者,作为医生有时也无可奈何,这就促使我们想进一步了解肿瘤是如何发生,试图找到更好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方法,让患者能得到更为有效的治疗,并让健康人避免患上肿瘤。”
“将每一分钟都最大限度地利用好。”
西南医科大学三级教授、医学博士、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兼听力与言语疾病诊疗中心负责人、临床医学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研室主任、科室头颈外科学组组长、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覃纲的职务很多,头衔很多,工作也很多。
“对我来说,临床手术是我必须要做的工作,科室的行政工作要负责,科研工作也要随时跟进,更要经常到各地参加学术会议了解最前沿的学术发展。”覃纲的时间很紧,“我能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时间。”覃纲说。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与医院内科、外科并列的科室,病人多,还经常有各种急诊,非常忙碌。“一般早上6点过出门,到医院查房,做手术,处理各种事务,下班时间通常无法预测,很少能按时回家吃晚饭。”作为科室主任,覃纲一直以身作则奋战在临床一线, “作为医生,对患者负责,为患者服务是根本。我尽心尽力地对待每一位患者,科研工作只能利用各种碎片时间、休息时间进行,尽力将每一分钟都利用好。”
“做好最坏的准备,迎接最好的结果。”
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20多年,覃纲对鼻感染及变应性疾病、鼻内镜手术、解剖及内镜下鼻窦颅底区域疾病处理、头颈肿瘤手术切除及功能重建等有很深的造诣。
“如果一个家庭中有一人患上恶性肿瘤,这对整个家庭各方面来讲都是沉重的打击,也可能会对整个家庭产生重大的影响,并且恶性肿瘤目前医学上还不能做到完全治愈。我一直告诉患者及家属以做好最坏准备的心态,通过医生、患者和家人的共同努力,去迎接最好的结果。”覃纲长期在临床一线面对头颈肿瘤患者,见到了太多生死与人情冷暖。
曾经有患者在发病不到2个月内便不治身亡,也有患者因为及时治疗而得到比较好的结果。“在肿瘤面前,医生有时也很无奈。比如鼻咽癌,初期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当病人被检查出来时,往往已经到了中晚期,治疗效果大打折扣。此次我获得国家自然基金支持的项目便是研究它的发病机制,希望能找到预防或治疗它的方法。当然目前还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如何继续做好研究项目,让更多的患者受益,才是更大的挑战。”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幸)菊花开处乃重阳。10月28日,2017年四川省首届青少年自由搏击锦标赛在眉山开幕。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付庆一出席开幕式。有别于全国其他搏击比赛,本次赛事的开幕式选在了三苏祠。28日...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