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四川扬琴传承人付兵:“琴痴”是怎么炼成的

华西都市报 2017-10-22 07:31 大字

四川扬琴传承人付兵: 付兵(中)带领弟子上台演奏四川扬琴曲目《凤凰吟》。

付兵。摄影谭曦

付兵与弟子、朋友合影。

十九大特别报道

我的获得感 聚焦群众文化生活聚焦群众文化生活

10月14日,四川省第三届曲艺杂技木偶皮影赛舞台上,付兵面前摆着一架精致的扬琴。他端坐在正中,4个弟子分坐两边。清脆悦耳的琴声和婉转唯美的唱腔,为现场观众演绎了一曲动人心魄的《凤凰吟》。这首曲以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为灵感,由付兵数易其稿,原创而成。从艺63年,付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刚柔并济,琴人合一。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在后台见到了刚从舞台上走下来的付兵。他穿着白色演出服,走起路来精神抖擞。在过道上,不时有走过的人向他道贺:“老师这场演出真是好啊!”付兵爽朗地笑笑,谦虚地说:“谢谢,还算发挥稳定吧。”说完,低声与刚刚同台表演的弟子交流,指出哪句唱得不错,哪里的配合还需要加强。

尽管付兵已年过古稀,头发花白,但近距离接触他后发现,他的双眼依旧炯炯有神,闪烁着智慧和热情的光芒,身上更是洋溢着一股精气神和极强的感染力。谈到挚爱的四川扬琴时,付兵态度严谨,说话富有条理性,措辞文雅渊博、纵贯古今中外。

坚守舞台

刚柔并济,琴人合一

付兵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四川扬琴”的省级传承人,自幼与扬琴结缘,师从四川扬琴大师雷子云。

他不仅保持传统,而且自成一派,成为独特的艺术标志。他从艺63年,与扬琴为伴、舞台为家,至今仍坚守在四川扬琴的舞台上。

“中国扬琴这个词,是我们所有老一辈定的名词。虽然是中国民族乐器的一种,但它并不是中国的本土乐器。”付兵介绍说,扬琴亦名洋琴,明朝时由波斯经海路传入我国,“进来之后就是一种宫廷音乐或者供达官贵人消遣的音乐”,后来逐渐扩散到中国各地。

扬琴音色清脆明亮,音量宏大,刚柔并济。慢奏时,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时又如潺潺流水。

经过近400年的流传和演进,扬琴不论在乐器制作、演奏艺术或乐曲创作上,都已具有我国传统特色和民族风格,并与各地民间乐种相结合,形成多个具有突出的地方性和乐种特点的流派。

“扬琴有三大派,除南方派、北方派外,最关键的就是四川派。四川扬琴在中国演奏技艺和技巧中,是最丰富、最独特的门派。”付兵说。

四川扬琴流派作为传统的扬琴流派之一,在扬琴流派中独树一帜,有着特有的音乐魅力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这种唱腔、音乐、文辞俱美的四川地方曲艺,让人如痴如醉。

清嘉庆年间杨燮的《锦城竹枝词》,有“清唱扬琴赛出名”的词句。传统曲目包括《三国》《列国》《琵琶记》《白蛇传》《玉簪记》《白兔记》《清风亭》《玉蜻蜓》等。

演奏扬琴也分为3种,“一种是乐队助理,就是扬琴坐中间,作为一种副指挥。第二种是独奏扬琴,纯扬琴独奏。第三种是作为伴奏扬琴。”

演奏《凤凰吟》时,付兵带领4个弟子,静坐舞台中央,分生、旦、净、末、丑5种角色,分持扬琴、鼓板、小胡琴、碗碗琴、三弦,边伴奏边说唱。

铮铮的琴音伴着朗朗的唱腔道白,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之间的喜、怒、哀、乐故事,余音绕梁,婉转悠扬。

幼年结缘

勤学不辍,长达63年

“说起来,我从艺已经60余年了。”付兵生于1945年,自幼在父亲的安排下开始拜师学艺、登台表演。

付兵的祖辈、父辈,都是四川清音的艺人。父亲付万才是琵琶琴师,母亲吴碧华是位盲人,唱得一口好清音,得名“赛月秋”。

音乐世家传给了付兵难得的音乐天赋。

一开始,付兵师从金钱板大师周忠新学习金钱板技艺。后因嗓子原因,一年后改学四川扬琴,师从雷子云先生。

在师傅的教导下,付兵勤学唱腔,生、旦、净、末、丑,又苦练“五方”:扬琴、京胡、三弦、碗碗琴、鼓板。

说起自己的扬琴功底与渊源,付兵对恩师雷子云的敬意、追忆和怀念溢于言表。

雷子云是盲人,师徒感情极为深厚。一次,雷子云拄着拐杖走来为付兵上课,因为修路,地上有个大坑,雷子云栽进坑里,整个踝关节摔断了。

雷子云一身是血爬出来,咬着牙坚持去为付兵授课。

另有一次,付兵在书场学艺,因调皮贪玩记不住词,父亲恨铁不成钢,用鸡毛掸子把他打得头破血流。

雷子云听见付兵的号啼,在书场一排又一排的木椅中慌张地到处摸索,欲救他于棒下。

1958年,付兵进入成都市戏剧学校继续学习。

1961年,能熟练演奏近百个传统剧目的付兵,以优异成绩毕业,分配到成都市艺术剧院下属的市曲艺队。

在曲艺队演出之余,付兵拿出所有空闲时间打磨技艺。

怕吵到隔壁同事,他用毛巾搭在扬琴琴面,不看琴弦“盲打”练琴。

一天凌晨,起床小解的雷子云,听到低低的琴声,循声觅去,大吃一惊,原来付兵半夜三更还在苦练。

雷子云十分心疼付兵:“娃娃,你不要太累了哦。”

付兵说,一天不弹琴,耳边听不到清脆响亮的四川扬琴声,“简直过不得。”

勤学不辍的努力和出类拔萃的技艺,让付兵在那个年代拿到了每月28.5元的工资,而当时演艺界的平均月工资在20元左右。

付兵并不满足于单纯的扬琴坐唱演出,他还尝试进行创作。他的处女作、改编版样板戏《杜鹃山》,在当时的曲艺界引起了很大反响,直至今日仍被作为教学蓝本。

琴痴付兵

毕其一生,做一件事

付兵已与扬琴打了63年交道,无论是表演技艺还是教学传承上,他都颇有心得。

他将演奏扬琴时左右手各执一琴竹(也叫签子,四川扬琴演奏工具)的竹法,总结为38种,包括单音、左右弹轮、双音、长轮(密竹)滚奏、反竹、衬音、顿音、琶音、拨弦、上下滑音、泛音等。

说得兴起时,付兵双手各持一支有300多年历史的四川扬琴签子,竹制签子落在琴弦上,立时发出清脆的声响,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清脆绵密。

随后,他越敲越快,落签如雨,悠扬琴声随之汹涌,犹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声震山林。少顷停签,悠扬余音绕梁不绝。

对于扬琴,付兵只有一个字:爱,用琴痴形容他丝毫不为过。

从学徒到表演者,再到作曲家、演奏家、传统戏曲艺术家、省级传承人,付兵用几十年的时间将这份爱酝酿在行动中。

即使面对一些困境,他也从没想过放弃扬琴。

付兵家中,墙上悬着一幅苍劲有力的字:琴韵。

书房活动空间很小,堆满各种书籍、唱本、音像资料,全是有关四川扬琴的文史图片资料。

还有他潜心整理创作出的四川扬琴曲目,有400多首,密密匝匝、层层叠叠,一直能够到天花板。

这个不大的书房,是他的“宝库”,更是他几十年的心血。

这里有3件古扬琴,被几层绒布小心包裹,放在最显眼处。最老的一件,产于清朝,已有300多年历史。

付兵的大部分工资都花在搜集、抢救和保存这些珍贵的四川扬琴资料上了,“除补贴家用和喝点小酒,我大部分钱都花在琴上了。”

一些清末四川扬琴的唱词刻印本的书脊上,可以看到付兵精心为书做的编号。

“传统音乐受到现代流行音乐的冲击,但我们绝对不能忘记这些传统文化精粹,必须一丝不苟进行原汁原味的保护性传承。”付兵说。

一辈子做一件事并不容易,但付兵做到了。

他坚信8个字:执著、奋进、刻苦、努力,并将“八字信念”传递给后人。

如今,付兵的弟子遍布全川,“不要讲名利,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把我们所学的东西传给下一代,把老一辈的东西传承下来,一代代地走下去。”

72岁很“潮”

四川扬琴,与时俱进

“琴缘、琴艺、琴韵”,是付兵对自己几十年艺术生涯的总结。

虽然和传统艺术打了一辈子交道,但72岁的付兵是个“潮人”,用着新款智能手机、发着微信语音,活力十足。

讲到外国的扬琴时,他嘴里还会蹦出一个英语单词,如“pedal(踏板)”。

跟记者聊天时,他更时不时来一句“Thank you(谢谢)”。

他极富表达力,又博学多识,间或有一阵中气十足的朗笑,让人耳听心受。“老同志也要与时俱进,要学一点东西。哪怕学得不好,自己也要奋进,还是能进步的。”

一直以来,付兵将他与时俱进、包容开放的心态融入了扬琴的传承中。

在付兵看来,传承是两部分,“一部分是‘传\’,即师父传你这门技艺,你一字不落全部学会;第二部分是‘承\’,应该与时俱进,你加一个新技巧,我加一个新形式,靠着所有传承人的力量,扬琴才能不断发展,不断完善,才能保持强大的生命力。”

“悠悠岁月,漫漫传艺路。”对付兵来说,“四川扬琴的辉煌不只是代表过去,更激励了新一代扬琴爱好者去探索,去追求更高的艺术高峰。”

付兵呼吁四川扬琴的传承人,不能墨守成规、停滞不前,应该文本授课、立体教学,用完备的乐理知识和时代的新内容,让扬琴这门曾在老成都大街小巷流淌回旋的民间艺术,绽放出新的光芒。

执著传艺

倡导教学,系统规范

尽管年过古稀,但付兵的退休生活依然丰富忙碌。

除隔三差五去钓鱼、喝点小酒,与老朋友聚会外,付兵的其余时间都和四川扬琴紧紧相连。

他教授扬琴的演奏课程,在成都各个大学和中国音乐学院做四川扬琴的讲座,伏案整理手头的理论资料,紧跟时代,创作反映时代风尚的新四川扬琴作品。

付兵将扬琴的传承寄托在年轻人身上,他说,要“从娃娃抓起”。

付兵从1987年开始从事扬琴教学工作,对弟子和学生,付兵要求“6个多”:多学、多问、多背、多练、多听、多看。

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勤劳刻苦更加宝贵,这也是对扬琴这门传统技艺的一种执著态度。

付兵最近还出了一本书,叫《四川扬琴》,对扬琴的理论知识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讲解,对扬琴爱好者来说,算得上是一本系统的好教材。

付兵将毕生的教学理念总结为“八字信念”,激励学生学习四川扬琴,“我希望把四川扬琴纳入规范化的教学中。师傅言传身教,那是一种传统的模式,对扬琴学习有帮助。但系统的、规范的学习也很有必要,从理论上去提高扬琴的演唱与教学,也对扬琴传承有重要意义。”

|记者手记|

传承之路砥砺前行

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并有着自己的发展轨迹。

扬琴这件“舶来”乐器,对有着5000年历史的中国来说,显得似乎年轻了一些。

扬琴自传入中国以来,在数百年的演变中,已经很好地融入了民族乐器中,成为民族乐队中不可或缺的一件乐器。

四川扬琴作为四川曲艺最重要的曲种之一,一直是中国曲艺界的一个焦点。

尤其是近几年来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与保护,使得四川扬琴备受关注。

著名四川籍艺术家张大千先生,曾经对老报人车辐说:“扬琴是中华文化的艺术瑰宝,年轻一代一定要好好地传承下去。”

如今,以付兵为代表的四川扬琴传承人,正沿着这条传承之路,砥砺前行。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见习记者陈荷

新闻推荐

全市工会改革工作启动

本报讯(记者江潇)10月20日,市总工会改革动员部署大会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中央群团改革工作座谈会以及四川省总工会第十三届八次全委会暨工会改革推进会精神,研究部署全市工会改革...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