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面对庸常的“恶”少讲柔性多讲规则

济南日报 2017-10-13 12:12 大字

在原则与法律问题上不能动辄讲“柔性”。这样的“柔性”纵容了违规者,让违规成本降低,甚至让违规者获利,也给更广大人群提供了恶劣的示范。很多时候,善的沉沦不彰,往往是因为恶的肆意当道。只有清除恶的土壤,善的花朵才有生长的空间。

陈志武在《中国青年报》刊文说,近日经过某小学,被结结实实地堵了半个多小时:接送孩子的车全部停在了马路上,四条车道几乎成了停车场。家长觉得接送孩子天经地义,有的图方便就近停车,有的因为找不到停车的地方,停在大马路上等孩子,成了他们眼中理所当然的事。不只是接送孩子,很多大医院门口也水泄不通,原因还是乱停车。

更让人忧心的是,这些违规者不仅没有因为自己违规违法而不安,反而振振有词、不觉得有错。一位家长对于乱停车竟然反问我:你说停在哪里?根本没有停车的地方。他们觉得,似乎只要有理由,就有情可原,就可以违规乃至违法。

这种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社会治理上,相关部门失了规矩、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近年来政府部门积极扭转衙门作风、强化服务,同时一些人也念出了另外一种歪经:因为怕麻烦、怕投诉、怕群体性事件,在一些问题上动辄法外开恩,甚至在原则与法律问题上也动辄讲“柔性”。所谓“柔性”纵容了违规者,让违规成本降低,甚至让违规者获利,也给更广大人群提供了恶劣的示范。

在这种现象的形成过程中,我们需要检讨执法刚性的问题,更需要重视另外一个“帮凶”:舆论的误导与推动。一些人认为似乎只有“柔性”执法、“法外开恩”,才是文明先进的执法。一些观点过分强调违规者的理由,动辄批判执法者“过度”执法,无视一些违规者严重的违规事实,以及屡教不改、不听劝阻的言行。

比如对游商游贩的治理。我无数次目睹城管执法者与游商对峙,一边是游商,一边是城管,都静静地站在那里对视。游商无视规定违规摆摊,一旦没收就是厮打,巴不得上新闻,于是执法者竟然不敢执法,只能相互对视。很多地方不得不在空旷广场上安桩子、装栏杆,让游商游贩无处摆摊,却给行人带来了诸多不便利。

我曾在美国学习法律,美国在其社会治理中的刚性原则是非常强的,恰恰没有一些媒体描述的那么多法外开恩。如果动辄与执法者撕扯,不知多少人会被抓捕、起诉。

我们必须重视并坚决打击这种普遍而公开的违规,因为其负面示范意义较大。不仅如此,法律法规作为社会的基本纲纪,其核心价值与意义不是惩戒而是威慑,即让你不敢违法违规。动辄法外开恩,或对违法违规不作为,在纵容的同时,也破坏了法律法规的基本尊严,消解了法律法规的基本威慑作用,让人们越来越把法律规定不当一回事,让社会失去底线。

法律法规是社会最基本的治理规则,也是社会基本公平正义的保证。社会和谐必须是遵守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和谐,否则就不会有基本的公平正义,甚至动摇社会稳定的根基。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精神,我们不仅要打老虎、打小老虎、拍苍蝇,也需要重视公众公开违法违规的恶劣影响。社会舆论也需要有基本的法治意识,在法律与规则面前少讲柔性、多讲规则!

■相关链接

奖励“委屈”更要惩治“失德”

《扶不扶》春晚小品的原型,时而在社会上重演。四川达州3名扶老人却被讹为“撞倒”的孩子,还获得了由一家民间基金提供的5000元“委屈奖”。

最近微信中流传这样一个段子,说一位小伙子骑车上班途中,遇到一位老人晕倒在路边,马上将老人送到医院,当时身上没带多少钱,只能打电话向女友求援。女友一进病房就骂小伙子:“你脑子有病啊,什么闲事都敢管?”当女友看到病床上的老人后,大吃一惊,叫了一声“爸!”老人看了女儿一眼,对小伙子说:“孩子,你是好人,听我一句话,和我女儿分手吧,她真的不配你啊!”出院后老人对女儿说:“这种傻瓜,绝对不能嫁!”

陈凌在《人民日报》刊文说,在关于“扶不扶”的讨论中,一位市民在邮件中这样写道,“扶或不扶,考题摆在现实的桌面上,道德就在眼前呼唤着你”。其实,这个道理大家并非不懂。问题在于,一旦遇到“碰瓷”,不仅“摊上大事了”,还可能要背负一笔不菲的无妄之债。说到底,不是不想扶,而是“扶不起”。从这个角度而言,如果“委屈奖”设立的初衷在于让好人做好事没有后顾之忧,那么其效果无论是给好人“托底”“撑腰”,还是化解道德焦虑、弥补社会信任断裂的纽带,毋庸置疑都值得点赞。

然而,奖善毕竟不等于惩恶。“委屈奖”只能作为临时的镇痛剂而不是长效药。另一方面,金钱的奖励固然是对行善的社会认可,但也可能给人造成一个不良印象:受了委屈可以用金钱弥补。再说了,即使有“委屈奖”,从认定到“获奖”,也需要经历不短的时间。这期间委屈者毕竟遭受了伤害,“心理阴影面积”也因此扩大,很难说一次“奖励”就能抹平所有的伤害。

很多时候,善的沉沦不彰,往往是因为恶的肆意当道。只有清除恶的土壤,善的花朵才有生长的空间。无论是拿起法律的武器惩治不良行为,维护起码的公平正义,还是用技术的革新留取证据、保护行善者,不让雷锋在助人为乐之后满面泪流,这些都是让道德浸润人心必须考虑的问题。

冷漠,不应该是我们所期待的社会表情;助人为乐,也不该成为这个社会的“稀缺品”。要想建设一个温暖道德的社会,奖励“委屈”的同时更要惩治“失德”。

新闻推荐

聚力脱贫攻坚在川央企省属国企捐资近1.3亿

四川经济日报讯(记者易陟实习记者朱方润)昨日,中央在川企业和省属国有企业扶贫工作阶段性成果展示暨2017年“扶贫日”捐赠仪式在蓉举行。省能投集团、省农村信用联社、四川中烟公司等企业代表在川央...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