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尴尬的“延迟到账”

西安晚报 2017-09-14 08:41 大字

主持人:去年年底,各大移动支付平台推出延迟到账服务,似乎为避免遭遇电信诈骗提供一份“后悔药”。有读者反映称,自己虽然选择了延迟到账,但依然未能避免被骗。记者体验发现,在一些支付平台,所谓延迟到账功能,并不能实现撤销交易,一旦被骗选择转账,钱款依然会进入对方账户,只是延迟一段时间而已。

冯海宁(北京媒体人):移动支付平台推出延迟到账服务后,曾受到网络舆论热捧。网络上,相关报道、操作指南不少。例如某地民警就指出,“可以提前设置微信转账延时到账功能,在意识到风险或者错误之前,可以找微信官方帮忙撤销转账,从而避免被欺诈或者失误操作的风险”。但从报道看,用户受骗后不仅打不通微信客服电话,即使打通投诉电话也无法撤销转账。

主持人:移动支付平台未能让“后悔药”真的生效,原因何在?

朱昌俊(四川媒体人):之所以未对移动支付明确作出“撤销转账”的要求,恐怕并非是管理部门的一时疏忽。一方面,移动支付平台毕竟不同于银行机构,能否及时撤销转账,或更涉及背后相关操作的权限问题,并非支付平台就能够单方面实施;另一方面,其实不少人已经想到,那就是转账可以及时撤销,是否也会衍生出新的骗局?当这些问题没解决,支付平台有延时到账,却无撤销转账的功能,更像是一种折中的应付和妥协。但应该看到,随着网络支付的普及,对于骗局的防范,也理当把移动支付作为重点,任由不能撤销转账的漏洞存在,已然是不负责的表现,也无异于是对骗局的纵容。所以,延时转账的漏洞需要补,关键是怎么补。

主持人:还值得讨论的是,“延迟到账”这样的措施能在防范诈骗上起到多大作用?

木须虫(湖北公务员):防范诈骗涉及方方面面,堵塞漏洞也需各方共同努力,不可能有一招管用的硬措施。尤其是将诈骗全部寄希望于支付的“后悔药”,显然过于乐观。防范电信诈骗,首先是要提高公众的风险意识,这是每个人的责任。其次,应切实铲除电信诈骗的隐蔽土壤,如银行真正该做的还应当是百分百地严格落实好账户实名制,承担起支付安全的保障责任。

新闻推荐

南亚多国向川企抛出“橄榄枝”

第八届中国(四川)-南亚经贸合作圆桌会议在成都举行■本报记者苏启桃9月13日,聚焦“智慧城市、高科技农业和食品加工、青年创新”的第八届中国(四川)—南亚经贸合作圆桌会议在成都举行。会议由中国贸促...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