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高新区创新合作发展论坛举行突破地域限制吸引人才 跨界融合抱团发展
四川经济日报绵阳讯(记者 闫新宇)作为综合功能区,高新区如何担负起地区发展引擎重任,带动周边区域协同互动发展?昨日,在第五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的重要分论坛之一的四川省高新区创新合作发展论坛上,成都高新区、绵阳高新区、自贡高新区等12大省内高新区,以及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6所大学园区的5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科博会,共话发展。
打造特色优势产业
提高对专业人才吸引力
没有大学、没有科研院所怎么办?论坛上,一些三四线城市的高新区负责人纷纷表示,吸引人才,吸引科技研发人员,是一大难点。
中江高新区负责人就在论坛上表示,所在区域没有大学,由于地域限制,很多高科技企业无法招到合适的人才,人才引进和科技研发成难题。
对此,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安道昌也表示,针对周边没有大学、没有科研院所的三四线城市高新区,一定要开辟新模式,勇于先行先试,紧扣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需要、发挥高校“创业苗圃”功能、强化金融支持创新功能。
安道昌认为,吸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将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生机活力。对于二线城市而言,不仅要引进人才,更要完善体制机制,使人才红利得到最大限度释放。三四线城市也应找准城市功能定位,加快打造特色优势产业,提高对专业人才的吸引力。
“协同创新,科技引领是最重要的引擎,高新区是最重要的载体,只有实现高新区、大学园区协同,才能最终实现协同创新、高端发展,为优化区域要素配置,”对此,省高科技产业化协会理事长孙同川建议,高新区与国家大学科技园构建合作发展模式,建立科技创新资源对接机制,建立国家大学科技园与国家高新区之间的园区—企业—科技园—高校多方参与的联动机制,整合高校科研、人才、设备、实验等资源,形成与地方发展和高科技企业的共享,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载体建设,建立高校院所的成果、信息、资源与高新区企业定期对接机制。
加速抱团发展
建立园区工作交流联席机制
如今,人才、资源和资金高度向一二线城市高新区倾斜,三四线城市高新区该如何发展?论坛上,不少区域高新区负责人均表达出如此困惑。
一位参会者认为,如今,城市间的园区经济竞争日趋白热化,要在未来的发展中掌握主动权,最好的方式是抱团发展。
绵阳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董泓也认为,园区之间应探索成立产业园区行业联盟,作为同行交流学习平台的同时,也为政府决策提供更为详实权威的行业最新发展信息,同时坚持抱团引领行业发展,还可以协助政府加强园区统计、评估及规划,集聚园区共同探索园区管理的创新理念和发展模式,促进省内产业园区经济的良性发展。帮助园区企业寻求政府政策支持等方面获得更好发展。
此外,孙同川透露,为加强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大学园区的沟通交流与深度合作,树立长期合作、相互借鉴、共谋发展的理念,四川省高科技产业化协会今年5月已经牵头发起建立“四川省高科技园区工作交流联席机制”,就是为了打破区域、产业及行业间的限制和束缚、实现跨界融合,下一步,还将发起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基金,形成以创新驱动为内核,以一体化发展为特色的园区合作发展模式。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闫新宇
新闻推荐
智慧不是天赋是后天训练出来的2017年四川高考理科第一名黎雨佳从初一到初三春季、秋季周末和寒暑假,以及初升高放假期间,父母都会驱车送她从几十公里外的青白江到成都望子成龙学校学习,几年的学...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