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七年超过3500名川港学生互访交流 打开两地年轻人的新世界

成都日报 2017-08-17 04:04 大字

“香港同学知道我们找不到路,主动带我们去一个又一个的地方”……一段段朴实的话语,记录的是四川学生在香港互访交流期间的点点滴滴。从2011年开始,通过四川之友协会,累计超过3500名川港学生互访交流。

川港学生之间的面对面交流,能促进双方相互了解,从而打开年轻人的新世界。这件事,四川之友协会一做就是七年。七年来,累计156批超过2200名四川学生到港交流,55批超过1367名香港学生来川学习实习。

7月下旬,香港城市大学法律专业在读博士洪英毅到成都的8天7夜,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曾经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和硅谷进行学习交流,了解那边的创业情况。相对于美国,成都在创业优惠政策和硬件配套设施方面做得非常好。成都不仅对高端人才创业给予资金支持,还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住房保障。成都将为我提供很好的发展平台。”

1993年出生的香港青年庄文杰,三年前通过四川之友协会来到四川成都。也正是那次交流,让当时才20出头的他看到了商机,萌生了创业的想法。去年毕业之后,庄文杰和学弟学妹合伙,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开始了动漫创业之路。公司虽然规模小,创业一年多,运营还是过得去。

“内地的动漫创意产业风生水起,香港也是人才汇聚的地方。”关于未来,庄文杰有他的新思考,他希望把内地作为人才库,通过四川之友协会,把动漫高手还有他们的产品,介绍到香港。

8月初,在香港尖沙咀港晶中心901B室,四川之友协会(香港)的“根据地”。来自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陈燕和其他川内11所职业教育学院的老师代表们齐聚在这里,他们带着一连串问题和任务,到香港港专等学校“取经”,深度了解川港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

“实习课程在教学中的比例有多大?”“学生可不可以转专业?”在四川访港交流团与香港港专交流中,来自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彭裕红显然是有备而来的。连连发问背后是对另一种教育模式的好奇和求知欲。对于新事物的好奇,不仅仅是老师,还有很多四川学生。

每一个到访香港的四川学生,都会在四川之友协会(香港)的“根据地”分享心得。“他们运用各种措施让节能最大化。”智能办公室、混合通风系统、风力发电机、活动式垂直遮光装置、雨水回收处理、屋顶绿化……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余陈美列举了诸多香港环保举措。

虽然交流时间是短暂的,但这个经历就像一粒种子,慢慢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而后在某个不经意的角落,结出硕果。这是四川之友协会(香港)会长韩瑾最乐见的成果。“通过强强联合,真正将川港两地年轻人的活力激发出来。”本报记者 王雪钰

人物特写

川港学生互访交流的超级联系人

记四川之友协会(香港)会长韩瑾

如何打开川港学生的视野,进而增加两地互动和交流?从四川走出去的韩瑾又把目光投回了四川。2010年4月,韩瑾在成都投资创办了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在韩瑾的努力下,利用自己在香港的优势,2011年,首批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学生赴香港交流。此后,连续7年,来自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等高校的学生纷纷加入四川大学生香港行的行列中。而韩瑾也成了大家眼中,川港学生互访交流的“超级联系人”。

回想起2011年,第一个四川大学生赴港交流团成行。吃住行成为了摆在韩瑾面前最现实的问题。“香港的酒店价格就是海鲜价,今天500,明天1000。” 为了让赴港交流长期化,在寸土寸金的香港,韩瑾索性买了一套60余平方米的住宅,四个房间15个床位,家具都是韩瑾亲手组装的。韩瑾打造的“长江之家”虽小,但一应俱全,访港学生称赞在这里是住好、吃好、学好、分享好、体验好。

如今韩瑾最乐意的事就是陪学生,这些参观点位韩瑾走了156遍。“对我来说,每次都一样,但对学生来说,这是他们的第一次。所以,每次的互动交流都不同,我的感受也不同。” 韩瑾坦言,人的精力总要消耗,但他并不觉得累,他非常享受和年轻人的互动交流。

新闻推荐

8川股科技创新获省级立项 估值空间打开

8月16日是四川省2017年第二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公示的最后时刻。《金融投资报》记者从四川省科技厅获悉,在此次公示的立项项目中,不乏四川上市公司身影。而获得立项的项目,将享受到来自各级地方...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