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慰安妇”题材纪录电影《二十二》上映中——这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芜湖日报 2017-08-16 10:09 大字

14日是世界“慰安妇”纪念日,一部反映中国“慰安妇”幸存者生存状态的纪录电影《二十二》也于当日正式公映。作为第一部在内地院线上映的“慰安妇”题材纪录片的导演,郭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只是希望通过影片让观众们了解,二十二位老人曾经是受害者,如今是过着平静晚年生活的普通老人,“现在她们已经轻描淡写,能让她们流泪的,只有家人。”

上映得怎么样?

票房将全部捐献

在《二十二》上映前的新闻发布会上,电影出品方、宣传发行方的代表曾坦言,希望等电影上映之时能有1%的排片,目标是超过20万人次观影,因为在抗战期间,中国的“慰安妇”制度受害女性数量在20万人以上。而电影后产品销售收益及票房收益,都将全部捐献给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用于对“慰安妇”历史研究及幸存者的资助,所有信息都会在电影的官方宣传平台公布。

14日下午,宣传发行方发出一份“请求函”,函中称“在各院线及影院的帮助下,截至14日14点,影片平均上座率达到22%。很多网友发来反馈想在所在地城市观看本片,由于我们发行团队同事仅逾百人,无法完全覆盖到全国3、4、5线城市。在此恳请各院线和影城领导能够适当给予本片场次支持,使广大观众无论在哪个城市,都有一个和本片见面的机会!”

截至15日下午,该片票房已过1000万,导演郭柯称“完全没有想到”。在郭柯看来,影片的意义从来不在于票房,从开始到现在他丝毫没有票房的压力,只不过是让想看的人看到,“除去成本,如果还有一些盈余的话,我想把剩下这些钱都花在老人们身上。”

什么样的电影?

从《三十二》到《二十二》

2012年,1980年出生的青年导演郭柯开始关注“慰安妇”制度受害者。他拍摄的第一部纪录短片的主人公是韦绍兰,在慰安所里被日军强暴后,韦绍兰生下了一个混血儿子。在拍摄纪录短片时,国内幸存慰安妇还有32人,于是郭柯就把这部短片的名字定为《三十二》。老人的乐观和善举令郭柯当场落泪。从关注慰安妇群体后,幸存慰安妇不断去世的紧迫感时时鞭打着郭柯的内心。

2014年,他决定把幸存慰安妇的晚年生活搬上银幕。此时,什么也无法阻挡他拍摄该片的决心了。影片的名字从《三十二》变成了《二十二》,因为在两年间,有10名慰安妇老人过世了。

《二十二》开拍时有22名女主角,平均年龄超过90岁,而截至影片上映前,幸存者仅为9人;影片上映前两日8月12日,又一位老人去世,幸存慰安妇数量变成8人。

拍摄《二十二》的过程很艰难。剧组奔走了11996公里,去了29个拍摄地。而最让郭柯犯难的是那些不愿意讲述往日伤痛的老人。这些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让郭柯不可能直接要她们道出自己惨痛的经历。他尊重她们的每一种情绪反应,尊重她们的沉默。他就这样一点点和老人们熟悉,拉近彼此的关系,认真记录下她们的只言片语甚至是她们的沉默。

郭柯决定在拍摄和剪辑中不用历史资料、不用旁白、不用配乐,因为每一种人为设定都是对老人们的不尊重,他要记录的是这些老人最真的当下和最真的心态。

钱从哪里来呢?

张歆艺+3万人众筹

郭柯一个人决定拍摄《二十二》,可是钱从哪里来呢?他焦急之时,妈妈告诉他,可以把老家的房子卖掉来支持他。他感慨万千地发了一条朋友圈,而这条朋友圈恰好被与他只有一面之缘的张歆艺看到了。

郭柯认识张歆艺是在一个电视剧剧组,当时他还是剧组的统筹,张歆艺则是女主角,他们两人除了有四川老乡关系,工作中基本没有交集。但是对他并不熟识的张歆艺却给他留言说,“差多少钱?我有。”郭柯没敢去找张歆艺,毕竟两人并不是熟人。可过了俩月,在凑钱无果后,他硬着头皮找到了张歆艺,他告诉张歆艺,拍摄该片需要七八十万元,张歆艺却痛快地说,我就给你一百万吧。张歆艺这痛快的义举有了今日的《二十二》。

此外,郭柯还联想到韩国慰安妇题材电影《鬼乡》靠众筹筹钱的方式,于是他也在腾讯公益上发起了众筹,目标是100万元。在众筹前50天,该片只筹集了40万元。在中央电视台对郭柯拍摄《二十二》进行报道后的一天内,100万元众筹的目标迅速达成,足见该片在社会公众间引起的巨大反响。

在《二十二》片尾,片方打出了参与该片众筹的3万名支持者的名字,这份密密麻麻的名单是《二十二》诞生过程中受到的每一份关爱。信语

新闻推荐

诗可以摇滚——品读余光中诗作《赠斯义桂》

余光中,当代著名诗人和评论家,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85年至今,任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主要诗作有《乡愁》、《白玉...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