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今日陕西> 正文

怀揣真情,用心写作

渭南日报 2021-12-31 00:50 大字

本报记者 师铤

近日,渭南市第四届“杜鹏程文学奖”结果公布。“杜鹏程文学奖”是市委、市政府以著名作家杜鹏程名字设立的全市文学作品最高奖项。自2012年设立以来,每三年评选一次。今年获奖的四部作品中,田光明小说《强娃》名列其中。

田光明,陕西省作协会员。作品散见《小说选刊》《山西文学》《安徽文学》《小小说选刊》《微型小小说选刊》《光明日报》《陕西日报》《教师报》《渭南日报》等,并入选各类年度选本。出版散文集《风从故乡来》,2019获金麻雀网刊年度新媒体小小说优秀作家奖。

近日,记者采访了田光明,关于文学,关于创作,关于人生,他谈了很多……

记者:首先,恭喜您的小说《强娃》获得“第四届杜鹏程文学奖”。今天,您能谈谈您是如何构思这篇小说的?

田光明:2020年疫情暴发,我作为机关和小区的防控志愿者,全程参与防疫工作。疫情之下,在我们周围每天都有诸多的事件发生,时刻都在感动着我。于是,我就想到我写的关于扶贫小说《计划》,又回忆起这几年帮扶工作中遇到的人和事,大脑里储存的素材复活、重组,就这样动笔写下了《强娃》,反映了在大灾大难之时,一个平凡人不平淡的故事。

记者:您长期在教育系统工作,是怎样从一名普通的教师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

田光明:学校毕业后,我走上了村学的讲台。巴掌大的村庄,处在岭凹里,生活贫乏而单调。每当上完课、批阅完作业,我就在煤油灯下读书看报。书读得多了,心里就有话倾诉,我就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对理想的追求用文字记录下来,就这样走上了写作之路。

当时,我的写作激情很高,诗歌、散文、小说都写。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也在省市报刊上发表了作品,虽然都是些小篇目,但没有影响我的创作激情。我坚持习作,发愤阅读,还远赴省城聆听名家报告,去《长安》文学杂志社举办的讲习所学习。那时,我还是民办教师,我有个野心,想通过文学创作取得成绩,获得社会的关注,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现在想来,那时很辛苦,也很执着。

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我有了家庭、有了孩孒,生活的现实迫使我放下了写作。但热爱文学之心,依然未灭。每遇见喜爱的作品,我都会收藏起来,认真地阅读,有时还要去摘抄,心动时,我还是会写一些生活随笔。在此,我还要感谢那个时代,那种文学氛围,给我心中留下了热爱文学的种子。

后来退居二线,我又回归写作,作品陆续发表在《陕西日报》《渭南日报》《教师报》《文学陕军》等平台上。在2019年整理出版了散文集《风从故乡来》。随后我又重新投入到小小说创作,写下了百余篇的小小说,作品发表在省内外的报纸期刊上,并登上了《小说选刊》《山西文学》《安徽文学》《小小说选刊》《微型小小说选刊》等国省刊物。得到各级作协组织的重视,市区作协组织研讨了《强娃》,为我写作加油鼓劲。

记者:从事写作这么多年,您的创作题材是否发生改变?

田光明:我创作的题材变化与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书写乡村生活。乡村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我的根扎在树木林立的山村,那里有我几十年的生活积累。在那块贫瘠的土地上,我感到了生活的价值所在。生活能让我再度回头审视生我养我育我成人的土地,那是一种多情的感激的目光,是一种只有对父亲母亲才能自然流露的心境。她给予了我创作的动力和源泉,让我对人生有了一种别样的见解。于是我写下了许多关于乡村生活的文字,力求通过一段段昔日生活气息的记叙,呈现出乡村人们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生存的种种艰辛。我把自己对村庄痴心不改的眷恋,细针密线地融入作品里。借助文学的力量,把关于故乡疼痛的记忆,转化成了一种深藏于骨子或灵魂中的感觉,流淌成了笔下的文字。

二是以悲悯情怀描写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及我家族的苦难经历。生命源于土地,我之所以描写这些生活,是因为我的生存和出身。我原籍陕西商州,1954年老家商州遭遇洪水,父母亲挑着锅碗瓢盆,带着儿女,翻越秦岭,落户到秦岭北麓的山里。漫长的凄苦生活,对我是刻骨铭心的。在我心里常涌动着一种激情,我应该用文字的形式写乡亲、写乡情,给父老乡亲们一个交代,给社会底层的蚁民们多点文学关注。

三是写我的乡村教育情结。我曾在乡村教育的讲台一站20余年,村学是我梦想开花的地方,我对乡村教育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面对乡村教育的现状,也让我忧虑,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把这些思考形诸文字,也是我的一份责任、一份回报、一份感恩。

记者:您刚才说到,你创作的题材变化与你的生活经历有关。那么请谈谈文学与生活的关系。

田光明:文学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文学来源于生活,却不是生活的镜子。文学的生活融入了写作者的思想,不同于现实的生活。写作者不能照搬复制生活,也不能对生活单纯的记载,而是对生活的再次创造。文学描摹了生活的细枝末节,而这细枝末节的生活里融入了写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寄托了写作者的审美和思想。这就要求写作者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在一定程度上想象力决定了作品的前途。写作者需克制浮躁,让心灵宁静下来,通过联想去外延和拓展,为素材插上灵魂的翅膀。

记者:最后,您是怎样看待读书与写作的关系?请谈谈您对自己今后创作有着什么样的设想?

田光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对阅读和写作关系的精辟阐释。读书是创作的基础,我的写作之路的起点是因为读才开始写,我认为只有读得多才能写得好。由读到写,由写到读,相依相生,相得益彰。阅读是内化,写作是外化;阅读是积累,写作是运用;阅读是延伸,写作是提高;阅读与写作永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最近,我和我的文友做过探讨,认为我今后一个时期的创作,还是以小小说为主,多写、写好。同时,也想尝试写中短篇小说。

新闻推荐

陕西省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 不得以中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

陕西省教育厅近日发出进一步加强普通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通知,从规范招生入学、规范“五项管理”、规范课后服务...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