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今日陕西> 正文

保险反诈从识别诈骗套路开始

德阳日报 2021-11-18 09:23 大字

据《金融时报》报道,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日前发布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提高警惕远离“代理退保”“代理维权”不法行为侵害。同时,据《北京商报》报道,近期,不法分子冒充保险公司群发短信、冒充保险公司员工、冒充保险APP开展业务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新近的保险诈骗活动则以保险金诈骗为主,多发生于车险、意外险、健康险等领域。执法部门不断进行严厉打击的同时,各地银保监局也在不断加强保险反诈的宣传。“反诈小剧场”、“反诈小助手”微信小程序等创新宣传方式陆续涌现,力度持续加强。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反诈,要从识别诈骗套路开始。

11月12日,辽宁省公安厅发布信息显示,丹东东港市公安局对保险诈骗案件涉案资金进行集中返还,其中,诈骗分子以养老保险“代办人”为由向老人收取保费一案,涉案资金达67万元。

不法分子冒充保险代办人将手伸向老年群体,而冒充保险公司进行电信诈骗的行为则瞄向广大中年群体及网络用户。通常,不法分子冒充保险公司群发短信进行诈骗:“您账户的新冠疫苗接种意外保障已到达,戳链接确认……”“您的健康权益已到达,点击链接打开……”。而点击上述链接就会发现,这是套着正规网站的“画皮”,以登记注册为由,获取用户的登录密码、支付密码、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短信验证码等信息,诱导用户进行银行转账等操作。

除了通过电话、短信冒充保险诈骗外,冒充保险App进行诈骗也走进人们的视野。11月10日,某保险集团官微发布一则公告,称一款手机App伪造和冒用该保险集团商标,以其名义向社会公众推销所谓“养老项目”的理财产品,并承诺高额投资回报。

保险理赔本应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些人竟动起了找人“顶包”骗保的歪脑筋。近日,湖北省公安县公安局在侦办一起交通理赔案件时,识破“顶包”骗保谎言,为保险公司挽回了损失。

故意制造交通事故骗保、医保骗保更是屡见不鲜。此前,保险“黄牛”联合医院等进行诈骗,通过收取高额代理费甚至用少量现金买断伤者的赔付,来进行造假,并向保险公司索赔。另外,互联网保险诈骗也值得引起关注。近年,由于投保与理赔均可以大量依托网络开展,导致人身意外伤害险成为网络保险诈骗的目标。

冒充保险公司、保险“黄牛”等诈骗活动对消费者、保险业显然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保险诈骗对消费者、保险业以及整个社会都具有严重危害,因此需要持续进行保险反诈。”有专家表示。

“你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了吗”一度成为热议话题,宣传电信网络诈骗的危害及防范措施,提高消费者对相关保险的知晓率和普及率越来越受到各有关部门的重视。下半年以来,多地不断宣传保险反诈知识,提高公众的防诈意识。像陕西推出的适老智能服务宣传片、“反诈小剧场”视频短片,河南开发的“反诈小助手——河南省银行保险机构身份卡”微信小程序,为民众提供了获取真实信息的便捷渠道,使他们更容易识别出诈骗信息和圈套。

业内人士表示,在健全保险欺诈法律法规、监管部门推动反诈宣传的同时,保险机构反保险欺诈管理能力和全民反诈意识的建立也是至关重要的。他们建议,手机用户收到免费赠送保险产品或者服务的信息时要多一份警惕。即便无偿赠送保险产品或者服务是真实的,也要谨慎对待。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贪图这种小便宜,需要某种保险保障最好还是自己通过正规渠道去投保。

此次,银保监会发布的风险提示也指出,不法“代理维权”“代理退保”风险高、危害大,广大消费者要根据自身需求理性消费金融产品,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一是依法理性维护自身权益,防范非法代理维权侵害。通过正规渠道提出合理诉求,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拒绝参与违背合同约定、提供虚假信息、编造事实的恶意投诉。二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当的金融产品或服务,勿受“退旧保新”“高收益”等说辞诱导。三是防范非法代理维权给个人信息安全埋下隐患。切勿将银行卡、身份证、保险合同等重要单证轻易转交他人,以免被恶意使用或非法买卖。发现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应及时向监管部门或公安机关反映,保护自身权益。

本报综合报道

新闻推荐

长30米的道路上有车辙 镐京遗址这两项重要遗迹均为首次发现 为研究都城内道路修建情况、车辆使用等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11月17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经过两年的考古发掘,考古人员在曾是西周都城所在地的镐京遗址内,发现了西周大型建筑基...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