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心念念的,永远是铜车马 2021年11月01日A07版文章字数:1353朗读:
李振华正在制作铜车马
李振华錾雕的北魏时期铜车马
本报记者 张芳
深秋时节的王益区王家河街道,有了些许寒意。
10月20日,循着喧闹的城中街道,记者走进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振华的金属錾雕传习室,一张普通木桌、半成品铜车马、电钻、钳子、錾子、纱布、砂纸、榔头、铜制品下脚料……这些便是李振华制作铜车马的主要工具和材料。
透过玻璃橱窗,记者看到,陈列在展柜里的铜车马,做工精细、色泽艳丽、造型多样,车身精致的錾雕花纹、可开可闭的车窗、精巧别致的马鞍……让人不禁为之惊叹。
说起自己与铜车马的渊源,李振华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1983年,李振华在单位组织的参观活动中第一次见到秦始皇陵铜车马。李振华细细观察眼前铜车马的样式、结构,发现其使用的錾刻、镶嵌工艺跟祖传的金属制作工艺极其相像。自那以后,他便踏上了学习钻研铜车马的道路。
“我也要做铜车马。”李振华出身金属工艺世家,十来岁就掌握了夹火钳、打锤、下料、铜板粗雕等金属制作工艺。招工后,父亲特意将珍藏的刻刀草图送给李振华,将传承祖传手艺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上班后,李振华反复研究手中的刻刀图纸,按图制作出了一套样式不同的刻刀。终于,这些刻刀有了用武之地,李振华决定按照1/16的比例动手仿制秦始皇陵铜车马。夜里,他在家悄悄绘制铜车马的部件图纸;白天,他总是提前上班,工友们都下班了他还待在厂房里继续忙碌,完全沉迷在制作铜车马的世界里。
制图、下料、粗加工、细雕刻、粗装配、半成品装配、成品装配、成品展示……整整10余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会影响最后成品的模样。
观李振华制作铜车马,整个过程精益求精。即便是铜车马上的一扇窗户,下料、画线、抛光、錾图,这工序说起来简单,单錾图这一环节就很复杂,如何才能让铜车马上的图案惟妙惟肖,首先要熟悉那段历史,了解背景,在錾图之前,要提前在草纸上画很多遍,做到心中有数,方可錾图。“之前做过的一件铜车马总共用了300多个零件,有五斤重,目前被浙江省非遗中心收藏,这是零件最多的一件作品,耗时半年多。”李振华介绍说。
作为第一步,制图是最考验手艺人功力和耐心的步骤。为了做好铜车马,李振华从1988年开始,花了3年时间到全国各地观察、了解各式各样的车马,学习车马的样式、比例、构造……画了一本又一本的制作比例图,为了节省制作成本,还搜集了很多药盒、烟盒,经过折叠尝试比例是否合适,满意后才能下料制作。截至目前,李振华已经制作了400多件铜车马作品,从夏商周至元明清多个朝代的车马他几乎都制作过。
30多年来,李振华对于铜车马的热爱始终未减半分。每创造一个作品,从制图到成品,李振华不断钻研,让铜车马制作更有代表性。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是我见过最有毅力的人了。”
如今,李振华更愿意让自己慢下来,在制作铜车马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作品态度和语境的表达。他利用传统的制作工艺,独特的艺术造型,完成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规格的铜车马80余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连续在全国各地做了十年义展。2014年,他被评为陕西省第三届工艺美术大师,随后又被评为“铜川工匠”。
“他全身心都扑在铜马车上。”30多年来,李振华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变化,他心心念念的,永远都是铜车马。虽然已近70岁了,但李振华想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这辈子能与铜车马结缘,我很幸运。能为金属錾雕工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作贡献,我很满足。”李振华说。
新闻推荐
今秋起,陕西所有县(市、区)全部纳入义务教育段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实施范围华商报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从2021年秋季学期起,在...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