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作家 优秀的党员 观电影《柳青》有感
王若林
电影《柳青》终于公开上映,我被伟大的作家、优秀的党员——柳青先生的政治觉悟、文学追求和思想境界以及他坎坷丰富的人生经历所震撼、所鼓舞。
柳青是扎根农村、心系群众的伟大作家。大家都知道,建国十七年长篇小说的文学成就以“三红一创、青林铁保”为代表,这八本长篇小说中,陕西占了两部,“保”就是杜鹏程先生的长篇小说《保卫延安》,“创”就是柳青先生的长篇小说《创业史》,获此殊荣,当之无愧。我们再翻开柳青先生的其他著作,如《地雷》《种谷记》和《铜墙铁壁》等,无不以精巧深刻的构思、生动传神的文笔,引人入胜的情节,积极上进的人物塑造,反映了战争年代军民同心、勇斗敌寇、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以及和平时期翻身做主人的新一代农民在党的领导下,战天斗地、改造山河的坚强信心和勇气。特别是长篇小说《创业史》,堪称新中国文学一大成就,影响了数代作家和人民群众。《创业史》取得这样大的艺术成就与柳青先生高深的文学艺术修养、心系人民群众的满腔热忱,关注新生事物和社会新变革的敏锐眼光是分不开的。他住在皇甫村,劳动在蛤蟆滩上,新中国人民群众丰富生动的一言一行,新社会点点滴滴的发展进步,新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鼓舞和鼓励着他,要把新中国的农民,农业和农村的日新月异、发展变化和崭新面貌写出来,他认为这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使命。
看电影《柳青》,让我们感到柳青先生不但是伟大的作家,更是优秀的党员。他的写作不是简单地为了写作而写作,而是始终高举“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大旗,内心坦荡、正气充盈、初心不改。而这一切正是他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本性使然。柳青放下北京的工作,远离繁华的都市,甘愿来到长安县皇甫村,成为一个农民。住在称作常宁宫的破庙里,与劳动人民一起劳动、一起生活,风里来、雨里去,以苦为乐,这需要多么大的决心和勇气,这正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最好体现。他与老百姓打成一片,同呼吸、共命运,深入农村生活,了解农民思想,领会时代变革,这就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最好实践。在生活中,他不贪占公家的一分钱、一件东西,他的大部分稿费和版税,包括奖金都无偿捐献给了合作社和生产队,这种无私无欲、一心为公的思想境界,正是我们应该学习和继承的。
柳青的前半生是在枪林弹雨、战火硝烟中度过的,他深知,比起自己已经牺牲的战友,自己依然活着就是上天最好的恩赐和眷顾,如果再向组织伸手,对不住自己已经去世的战友,更不是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这也是他甘于农村生活,勤俭节约,不向组织伸手,扎根皇甫村十多年,积极参加农业生产,安心进行文学创作的原因所在。
电影《柳青》让我们知道,如何去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那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履行党员职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时刻准备为党和人民奉献一切,牺牲一切,舍小家、为大家,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文艺工作者,就是要深入人民群众、扎根生活,用自己手中的笔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为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和服务群众,创作出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积极上进的文学作品;社会、时代和人民都需要柳青精神,而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文艺工作者,理应成为柳青精神的积极宣传者、忠诚实践者。(B)(9)
新闻推荐
端午假期陕西省消费市场旺盛: 监测企业销售额同比增16.5%
记者从省商务厅了解到,今年端午假期陕西省消费市场旺盛,活力十足,节日期间监测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6.5%。端午节假期陕西省...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