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今日陕西> 正文

传承柳青精神 坚守文学传统

咸阳日报 2021-06-09 09:59 大字

李为

近期,我观看电影《柳青》,感触很深。

柳青先生是我国文学界的一座丰碑,一道标杆,更是一个传奇。著名文学评论家阎纲先生这样评价柳青:作为陕西文学界的一面旗帜,柳青在扎根人民与讴歌人民这两方面创造了奇迹。我深以为然。影片也正是围绕这两点来刻画柳青,体现了他高山仰止的精神风骨。

导演田波和他的团队,经过6年的精雕细刻,剧本改了二十多次,克服了拍摄过程中的重重困难,最终把这部影片倾情呈现在了银幕上。柳青先生胸中有大义,笔下有乾坤,心中有人民。无论是作为共产党员还是知识分子,抑或是作家,他都毫无疑问是民族的脊梁。艺术的永恒就是细节的永恒,导演田波撷取了柳青先生生活中的诸多细节,通过镜头的切换、展现,精心打磨,细心刻画,使人物形象丰满、厚重。

老戏骨成泰燊的表演传神、老道,抓住了柳青的精神内核,准确诠释了柳青精神。他对人物心理的把控、演绎,拿捏到位。影片后半部分全是苦情戏,但演员没有借助什么轻飘飘的煽情技巧,全靠的是真刀实枪的情感投入,因此,能让观众产生共鸣,感动不已。

伟大的背后都是苦难!柳青先生一生经受很多苦难:前妻因他痴迷创作离他而去,他为了创作,毅然决定去农村安家落户,仅靠微薄的工资度日;文革中受迫害,身心遭到摧残,哮喘严重,更要承受爱妻自杀的灭顶之灾。平反后,他每天依赖哮喘喷雾器坚持写作;创作长篇小说就像怀胎生娃,其艰辛自不必说。而柳青的艰辛一方面来自他本人的自律精神,要求自己要像托尔斯泰那样写出史诗巨著,所以写了撕,撕了又写,反反复复,精益求精。另一方面,柳青一直是在夹缝中写作,和时间赛跑。但他最终抱憾离我们而去。

今天的我们,应该深刻地反思一下,柳青精神究竟是什么?在今后的创作中,我们应该怎样传承柳青精神?

我用心解读柳青精神,原来它就是立足生活扎根人民的精神。柳青先生一生践行着“文艺是为人民大众服务”这条宗旨,坚信“深入生活,学徒也能变成大师;离开生活,大师也可能变成匠人。”他在生活肥沃的土壤中牢固地夯实着创作的根基,所以他文学创作的常青树才如此枝繁叶茂,根深蒂固。

我用心解读柳青精神,原来它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柳青将《创业史》第一部的稿费16065元,一分不剩全部捐给公社做工业基建费用,又让出版社预支给他《创业史》第二部上册7000元稿费,这次全部捐给村上通电缆,好让村民早日用上电。而他自己家徒四壁,拉扯着一大家子艰苦度日。这种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也许会被有些人认为傻,但这正体现了柳青的高风亮节。文艺的出发点是爱,是人类之爱。柳青正是基于对人民群众发自内心无私的爱,才如蜡烛般燃烧自己,穿布衣,吃粗粮,咳喘着,奉献着。

我用心解读柳青精神,原来它就是向中外大师学习、精益求精搞创作的精神。文学是愚人的事业,柳青先生在文学道路上有着愚公移山的意志。他顶着重重压力,把最初写的《创业史》初稿毅然付之一炬,重搭炉子另起灶,要求自己向托尔斯泰那样,作品能成为反映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面镜子。(B)(9)

新闻推荐

2021年全省残联系统宣传干部暨通讯员培训班开班

本报讯(记者邵林喜杨杰)为适应新形势下残疾人事业宣传工作的需要,进一步加大对通讯员的培训力度,提升全省残联系统宣传干部及...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