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全运故事 结缘国际象棋30年 “北方棋后”朱霞“再出发”
朱霞与小棋手进行车轮战比赛受访者供图
30年前,学校里的国际象棋兴趣小组改变了朱霞的人生轨迹,她后来成为陕西省首位国际象棋国少队以及国家队选手。2007年大学毕业后,朱霞回到家乡“耕耘”国际象棋,10多年里从未间断。当全运会来到陕西,朱霞也有了新的期待:“我将力争登上十四运会的舞台,在黑白世界里找回多彩回忆。”
学棋一年多便进入国少队
“我小学是在西安市实验小学上的,学校所在的新城区30多年前就大力推广棋类运动,所以我上学那会儿学校已经有了浓郁的氛围,专门开设有棋类课程,一二年级时我接触了象棋和围棋,但最终还是与‘国象’结缘。”1991年,小学三年级的朱霞第一次坐在国际象棋的棋盘前,便被立体生动的棋盘以及精致好看的棋子所吸引,“没过多久我在班里就没有了对手,后来进入到学校的‘国象’兴趣小组,小组里有两个高年级的人我总是赢不了,于是就让家人给我请了教练。”
“开小灶”之后,朱霞棋艺进步飞速,参加市区比赛多次获得冠军。1992年,仅仅学棋一年多的她便在一次参加全国比赛后被国少队的教练员看中。不过,在是否进入国少队这件事情上,朱霞与家人却产生了分歧,“国少队在天津,进队的话意味着要放弃学业,当时家里人比较担心这一点,但我强烈要求进队,他们见我这么执着,便不再反对。”朱霞说道。
成为陕西省首位“国象”国手
到了2001年,朱霞又通过选拔成为中国女子国际象棋队的一员,与当年进入国少队一样,也是陕西省“第一人”。2003年退役后,朱霞就读于天津外国语大学。“运动员大都是很早就离开学校从事专业训练,因此对相关政策下得到的上大学机会特别珍惜。”朱霞告诉记者,学校规定高水平运动队的学生只需要修满普通学生80%的学分就可以毕业,但最后不少人都修满了学分。在她看来,这是因为运动员都有着吃苦耐劳不服输的精神。
在保证学业的同时,朱霞会利用假期到国际象棋发达地区授课。“上大学时我就已经想好了,毕业后回到西安普及推广这项运动,所以大学期间会利用业余时间去积累一些经验。”朱霞说,她当时决定回西安教棋,没有过多考虑得失,“我只是觉得应该这样去做。”在她看来,这项运动不仅具有独特的魅力,而且有着诸多益处,“‘国象’能够锻炼青少年的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创造力,还能培养大局观和抗挫能力。”
为参加十四运“再拼一次”
回到西安的10多年时间里,朱霞的俱乐部培养学员超过万人,近千人获得了等级证书,6人次获得全国冠军,近百人次获得省市冠军。不仅如此,她与团队常年开展进学校、进社区、大讲堂等公益活动,受益人群超过10万。2015年,在带队参加于秦皇岛举行的第七届“北方棋王棋后”全国国际象棋赛时,意外报名的朱霞斩获了冠军,获得了“北方棋后”称号,“当时想着既然带队员去了,自己也就顺便参加一下,跟孩子们并肩战斗,没有想到最后夺冠了。”
这次夺冠之旅也让朱霞在得知2017年天津全运会增设国际象棋项目后,有了参赛的想法,为此她进行了不少的准备,然而最终由于工作等原因未能登上十三运会的舞台,但当时她已经在考虑四年之后于家门口举行的全运会,“十四运会来到了陕西,我当时想着如果还有这个项目,一定要争取参与进来,不管是裁判员还是工作人员,甚至是当志愿者也可以,但其实最希望的还是能以选手身份参加。”
不久前,十四运会群众赛事活动项目出炉,国际象棋位列其中。得知这一消息后,朱霞决定“再拼一次”,“现在每天都会抽出两三个小时下棋,虽然很辛苦,但如果能够登上全运舞台,一切的付出都会是值得的。”朱霞表示。
首席记者闫斌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魏建军)近日,记者从陕西省文旅厅了解到,为了更好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培育壮大陕...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