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科技创新同频 与现代产业共舞 西咸新区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2020年的西咸新区,全球领先的太阳能科技上市公司隆基股份来了,带来规模过百亿元的创新新能源发展项目,为新区加速区域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快进键;陕西同力重工“上新”了,非公路自卸车及全路面矿用车制造基地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非公路自卸车生产基地;宝能新能源汽车首车下线、恒大重大产业基地启动建设,这些为西咸新区产业发展再书写重要一笔……
未来可期,源于今日深耕。据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西咸新区实现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2%,增速高于全省5.0个百分点,在全省各地市中居第一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6.9%,在全省各地市中居第一名。
“十三五”收官之年,西咸新区交出了一张经济质量合理增长并稳步提升的优质答卷,成为陕西追赶超越的一台“强力引擎”。
科创平台有力支撑
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西咸新区始终坚持将科技创新作为加快追赶超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依托获批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大力推进创新驱动,着力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充分围绕挖掘陕西科教资源优势,在全国率先建设“硬科技”小镇,打造“5分钟产业生态圈”和“24小时产业价值创造圈”。并形成了以商汤科技、寒武纪、佰美基因、中译语通等为龙头,以西部科技创新港、中俄创新园、翱翔小镇等重大创新平台为承载的创新驱动产业集群。
2020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在西咸新区沣西新城西部云谷的入驻签约备受瞩目,同时架起了西咸新区科技创新的“绿色通道”和“直通车”。
创新港作为国家使命担当、全球科教高地、服务陕西引擎、创新驱动平台、智慧学镇示范,师生的科研教学不再局限于象牙塔内,而是与企业需求、国家需求相结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用科技创新助推企业攀上产业高地。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科教资源也是西咸新区最大优势,科创科教作为西咸新区产业发展的驱动轮,也是未来整个区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西咸新区厚植创新沃土,以开放的姿态推动创新,通过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培育新兴业态,发挥高校科研和人才优势,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构建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并通过有效整合、大力吸引和充分利用内外各类资源,将高端的国际科技产业资源引进来,带动产业招商、产业发展加码升级,构建纵横有道、产业链上下密切互动的创新空间和技术平台,让区域“双创”发展成为新亮点。
“两链融合”动力十足
产业发展双轮驱动
人因产业而聚,城因产业而兴。近年来,西咸新区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强科技创新的系统规划布局,从产业、平台、项目、人才、要素等方面着力构建新区创新驱动的组织整合,开拓协同创新工作局面,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主题下,信息服务、高端装备制造业以及航运物流、研发设计等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部分产业项目近三年产值年均增幅超过20%,其中,陕西法士特沃克齿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沃克公司”)更是连续三年增幅超过50%,人均产值达80万元以上。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沃克公司专业生产齿轮、花键轴及传动部件总成,带动了区域内热处理厂、锻造、机加工等上下游制造产业链10余家,同时正在进行高端智能化产品的研发与制造。沃克公司始终产创“两链融合”,“只有在企业中布局更多的数字化、自动化应用场景,使各类生产要素产生聚合效应,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增量。”沃克公司企业负责人说。
随着隆基股份、霍尼韦尔、日立ABB、字节跳动等国内外知名行业龙头企业的落户,成为打造西咸新区产业集群的助推器,并使区域科技产业发展迅速,不断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和科技人才吸引力。
致力产业聚集
建设“品质”载体
纵观西咸新区全域,一个个重大项目的签约落子,一项项业务有力有序运行,营造良好的城市空间和营商环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品质”载体。
凝心聚力促发展,营商环境更是生产力、竞争力的关键。西咸新区在“软环境”和“硬指标”上勇作为、多作为,“数据多传输,企业少跑路,服务24小时不打烊。”
2020年,西咸新区以打造“审批项目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快、服务水平最优”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统揽,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持续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通过“八办”“证照分离”“三服四化”“一套流程管项目”和商事集成注册审批等系列改革,出台多项奖补政策,不断优化政务环境、提升审批效能。
疫情期间,推行网上办、零见面,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快审、快批、快办审批服务,实行书面材料延后补交、证后延期核查、告知承诺、送证上门,事项网上审批办理率达到99.9%,全面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服务企业复工复产措施得力。
及时出台《有效应对疫情稳定经济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按照“一企(项目)一人一策一方案”,派出263名副处级以上党员干部作为助企联络员为项目、企业提供点对点精准帮扶,帮助项目及企业快速复产复工,让落地的重点项目真正发挥出稳投资、稳增长的作用,为新区调结构、转方式、强动能蓄积更强劲动力,为助力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注入了强大动能。华商报记者 郑凌媛
新闻推荐
本报商洛讯(通讯员董旦旦王月全媒体记者周廷)临近春节,年味儿渐浓,冀春英也显得更加忙碌。在陕西供销兴茂科技有限公司的核桃...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