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通道洋溢着陕西自信 本报全媒体记者抢麦提问
1月27日,陕西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迎来第二场“委员通道”。黄河流域治理、节水减排、能源结构调整、文化陕西建设、民生保障……6位来自各界别的政协委员们,用所见所感讲述履职心声、展现履职风采,话语中洋溢着满满的陕西自信。
面对记者提问孙瑜委员聊起了《装台》
省政协委员、西北工业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孙瑜是第一组走上“委员通道”红毯的嘉宾。本报全媒体记者抓住机会,高高举手要求提问。随后,主持人将这一提问机会交给了记者。
“孙委员,您好,我注意到您长期从事文化研究工作。陕西是文化大省,在建设文化强省、促进高质量发展方面,请问您有哪些好的建议?”记者问道。
“您提的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了近期火爆的电视剧《装台》,这部剧把陕西的秦腔、美食、方言、城乡风貌等生活方式全方位多维度地展现给了观众,充分张扬了陕西的地域文化,让陕西人充满了自豪感,也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孙瑜回答说。
她认为,陕西作为文化大省,需要进一步挖掘文化资源,凝练地域文化特色,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模式,讲好陕西故事,建设文化强省。
当谈及具体建议时,孙瑜表示:“陕西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红色文化,也是对外开放的前沿。建议政府在政策、措施和机制方面鼓励创新,让优质的文化资源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力。”
在此基础上,发挥高校的人才集聚优势,鼓励高校原创文化精品,形成文化产业集群优势,打造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陕西名片。“还要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让老百姓真切地感受到文化创新发展的成果,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孙瑜说。
环保话题成多位委员关注焦点
杨柳、陈利、范晓丽三位委员均关注到了环境保护话题。
陕西地处黄河中游,如何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省政协委员、省科技厅总工程师杨柳谈了自己的观点,需要下好“四步棋”。首先,围绕“安全、洁净、生态、优美”目标,实施“水涵养、水治理、水管控和水景观”四项措施,提升流域水安全。同时,加强水土污染综合治理体系的构建,强化风险管控。还要强化土壤、地下水污染管控和修复。“监察执法同样重要。”杨柳说,这样才能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面对水资源分布与需水要求不匹配,开发利用潜力有限的局面,陕西如何“破局”?省政协委员、陕西省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会长陈利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要推广节水技术,形成水价调节机制,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完善节水计量监管,引导公众自觉节水,为陕西省水资源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秦岭是陕西最美的名片,大秦岭的绿水青山更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金山银山。”省政协委员、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范晓丽说,应以秦岭和黄河流域生态建设为引领,协同规划陕西域内汉江流域生态建设。与秦岭生态建设同向而行,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陕西域内汉江流域生态经济,增强秦岭生态建设的广度和深度。
能源和民生都和咱老百姓相关
“在我的视野里,只有最初的几个月,由于疫情突如其来的冲击,使人恐惧,但不久后,交通恢复了,饮食丰富了,大中小学教学秩序正常了,文化活动也在循规展开……”省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朱鸿谈了自己视野里的“民生”。他说,陕西的民生能够得到全面保障,环环改善,应该予以肯定,获得掌声。“陕西有豪壮的作家群,现实主义作品一向重如泰山,举世瞩目。当此之际,也应该出现反映三秦大地济世安民及敬业乐群的作品。播读者、朗诵者也应该加入进来,乐于传播这些作品。民生不仅是柴米油盐,也包括精神需要。”
“陕西应抓住新型能源产业技术发展的机遇,通过能源科技创新驱动能源向绿色低碳转型,转变为陕西省经济产业升级的动力,不断推动陕西省能源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省政协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斌透露,通过技术革新,可将碳排放严重的火力发电转变为清洁高效低碳的能源供给体系,打造氢能大规模制备、储存、输运、应用的全新产业链。
全媒体记者赵明石喻涵谢斌王嘉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冯晓瑞)记者从陕西高速公路电子收费有限公司获悉,截至2020年12月底,全省全年新增ETC套装用户73.14万,陕西省ET...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