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瑜:58年守望麦田育良种
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打一场种业翻身仗。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赵瑜扎根田野58年,矢志不渝育良种,用共产党员的初心守护着国家粮食的安全。
赵瑜,尽管已经86岁,但在试验田里仔细观察、记录每个品种的季节表现是他再平常不过的工作,而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坚守已经整整58年了。书桌上大小不一的笔记本,多达30多本,这里面不仅记载的是小麦育种的密码,更是赵瑜老师半个多世纪从未改变的育种初心。
1959年从北京农业大学毕业后,24岁的赵瑜放弃了留京和在省城工作的机会,来到杨凌的陕西省农校,3年后,便一头扎进偏僻的豆村农场。寒来暑往,一把镊子、一支铅笔、一个笔记本,在女儿的眼里,育种就是父亲人生的全部。
赵瑜的女儿赵存芳告诉记者:“我们有个头疼脑热我爸他也不闻不问,但是小麦如果要是出个啥问题,他第一时间就跑到地里去了。”
几十年来,赵瑜先后培育出8个优质小麦品种,推广8000多万亩,为农民增收48亿元。退休以后,他依然坚守在试验田里,经过20年的潜心科研,培育出大穗大粒优质超高产特殊类型小麦系列新品种,在产量、品质上都有重大突破。
“你看这个穗子比一般的小麦品种穗子大,它的穗粒数可以达到60以上,它的千粒重可以达到60克以上,这是国内首创,亩产可以达到1500斤左右。”赵瑜向记者介绍道。
国家农业农村部将武农981、武农988两个品种在河南、湖北等7个省进行区域试验,赵瑜每年都会亲自前往14个试验点进行观察。日前,这两个品种已经通过了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的初审。
“我对小麦是非常有感情的,把小麦就看作自己的娃一样,我觉得为我国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做了有益的工作。”赵瑜感慨道。
(陕西广播电视台记者 刘松焘)
新闻推荐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资料图片)记者尚洪涛摄本报讯(记者杨明)近日,陕西省委文明办、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2018—20...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