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非一碗面 □高杨
据说日本人吃的面,是宋朝时期的高僧圆尔辨圆于1235年入宋学习佛法时学习到的一道美食。六年后的1241年,他回到日本,传扬大宋佛法及文化,也带回了面条的做法。现在看起来,他带回的面条对于日本人的影响,不亚于他带回的佛法。
日本人对面条的热爱是难以想象的。看着一群西装革履的日本男子坐成一排,端着硕大的碗吸溜吸溜吃面的样子,我简直怀疑自己回到了陕西。奇葩的是,吃完了这碗面,他们会再要一份白饭,就着剩的这点面汤稀里呼噜吃下去。壮年男子还要再点上一份六只装的煎饺子,才能吃饱喝足。这是典型的会社白领午餐的顶配,需要有足够的财力和“肚量”。吃罢,一抹嘴,心满意足地对店家说上一声“谢谢款待”,然后推开店门,小跑着追赶时间去了。
新宿区的中野,集中了许多服务性质的会社。每到中午大量的白领从楼里拥出在大街上觅食。面,常常是他们上佳的选择。特别是刮着大风的寒冷天气,一碗热气腾腾的味噌拉面,或酱油拉面,配上白饭煎饺子,可以使他们有足够的精神面对下半天的工作。
我实在抗拒不了他们吃面时那种煽情的动静,决心一试良莠。恰好,去高尾山看红叶,下山的时候,大街上的饭馆,一家挨着一家,每一家窗口上都张贴着“新产小麦”“手工面条”的广告。
最大的一间店,玻璃橱窗里有一位擀面师傅,正在上演擀面solo。橱窗外,上百个群众在围观。有人拍照、有人录像、有人赞叹,还有人鼓掌。没想到啊,我大陕西随便一位家庭妇女就能完成的工作,在岛国竟成了人人艳羡的绝技。面团在这位面点师手里显得特别听话,他也是用擀杖擀成圆片儿,再折叠、切丝。等他将面全部切成细丝,用手抓起一拢,一抖,细面丝随风摆动,立刻引起橱窗外一片惊呼和掌声。
不过一碗手切面条,对于日本人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吗?莫非这面条里有什么不同凡响的作料?好奇心使我突然觉得,一千七百日元一碗非常物超所值。
走进门店,已是满座。门口放着将近二十把椅子,人们坐在排队席安静地、有序地向前挪着屁股,满耳朵都是“吸溜吸溜”吃面的声音。由不得让人伸长了脖子,吞咽着口水,期待着这一碗新的秋季麦所做成的美味。
这是一碗正宗的酱油面,面条整齐地摆放在汤里,大把的葱花像一束绿色桔梗花堆放在面条上,旁边有一条煎青花鱼,悠闲地躺在几片海苔上。我迫不及待挑起一筷子面条,送进嘴里,猛地秃噜一口,差点吐出来。好咸!完全是酱油泡面,除了咸,没品出任何滋味儿,这……这怎么下咽啊?
我环顾一下四周,邻座的大叔假发都快掉汤里了,我看他恨不能跳进碗里吃;已经用过餐马上要起身告辞的优雅奶奶,正对着自己的老伴点头赞叹“欧依西!”(真美味);年轻人们,已经吃得满头大汗,还在咕嘟咕嘟喝着齁咸的酱油汤。
剩饭是对店家最大的不敬。而我作为一位外宾,必须维护我国公民在国外的良好形象。于是,硬是凭着坚强的革命意志,一口一口吃完了面前这一碗——巨咸的面,逃也似的离开了面店。临走时还昧着良心对店家竖了一下大拇指。唉,真是花钱活受罪。
跑出了好远,嘴里的咸也慢慢淡去,细细品品,还真有股说不出的鲜。
也许,将近八百年前,远渡到大宋的圆尔辨圆吃的就是这么一碗酱油面。朴素却能饱腹,热汤细面使独在异乡的他备感温暖,给了他追寻真理的力量。他为求佛法而来,同时又被大宋磅礴的胸襟,浩瀚的文化震撼。
我无法想象,他如何利用六年时间打通语言的障碍,进行快速学习和强记。最终将宋朝的茶礼、诗文、书法、绘画、建筑,以及面粉、面条的制作方法传入日本。他穷其一生将宋学在日本传扬开来,使其开枝散叶,落地生根。使得宋代先进灿烂的思想文化,成为日本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
他凭的又是怎样的一番决心和热忱?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赖雅芬通讯员李靖怡)近日,陕西省银行业协会通报了全省“百行进万企”融资对接活动情况,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被...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