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今日陕西> 正文

遇礼则成的美食—扶风臊子面

西北信息报 2020-11-27 00:54 大字

说起陕西扶风的臊子面,无论男女老少,都有特别的情怀,扶风臊子面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蕴含着深厚的饮食文化。在咱关中地区,没有什么事是一顿臊子解决不了的,每逢婚、丧、嫁、娶、逢年过节、孩子满月、乔迁新居、招待贵宾,都离不了扶风一口香臊子面。只要是重要的事情,主人家都会热情地邀请:某某时间到我家来吃臊子面!一下子就将主、客的距离拉近了,好久没有联系的朋友也突然之间亲密了起来,同吃臊子面,亲如一家人,吃出了喜庆,吃出了情感,吃出了热忽劲儿。扶风的一口香臊子面以薄、劲、光、煎、旺、稀著称,色泽金黄,油而不腻,香气四溢,回味无穷。扶风人经常会在不经意间闻到空气中弥漫着臊子面的香味,然后互相打趣着说:“谁家今天又吃臊子面了,把我馋的直流口水!”接着又会相互拉家常:东头张大婶家娶媳妇了,西头的林沈家今天待女婿了,李村长家大孙子今天过满月了……你家的喜事,我家的喜事家家传,相互祝福,分享喜悦,街坊邻居亲近了不少。

臊子面的制作方法基本一致,代代相传,但是各有各的特色风味,以致于走亲访友,知己的朋友饭后会聊一聊,谁家的臊子面做得好。尽管现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丰富了,餐桌上菜品多样,但是朋友们总热衷于臊子面做得好不好,因为这最能体现女主人的厨艺和品味,怎样将这平凡的食材做得恰到好处,面与汤、肉与料的美丽邂逅,碰撞出味蕾的极致享受。关中地区盛产冬小麦,小麦粒磨成精细的白面粉,怎样将这平凡的面粉做成朴实中不失精致的美食?进得了寻常百姓家,也登得了大雅之堂,关中人一直在探索,在一代代的实践传承中成就了今天的扶风一口香,面与汤的完美结合!臊子面的制作工序多而不繁,但是每一道工序都要精心细做,才能做出美味爽口的臊子面。首先是炒出美味的臊子肉,选上好的五花肉切成肉丁或是小肉片,锅里加适量的油烧至七成热,放入葱、姜、蒜、花椒、干辣椒、茴香、香叶等辅料炒香,再将切好的肉丁倒入锅中翻炒,等肥肉出油时,加入盐、十三香、料酒等翻炒几分钟,肉的色泽接近成熟时,加入醋,酱油等炒好备用,这道工序俗称——燣臊子。其次是制作劲道的面条,面粉加入适量的水,多次搅拌使水和面充分融合,做到软硬适中,静置二十分钟左右,倒入压面机中多次碾压,直到面皮光滑劲道,薄厚适中,再放入刀口离成丝丝细面。接下来是准备漂菜和底菜,将豆腐切成薄片放入油中炸至两面金黄,将油沥干,再切成细丝,越细越好,才能轻盈地漂在汤面上;将大葱洗静横切成薄片,越薄越好,用手抓散,漂在汤中会出现大大小小的圈,俗称葱花儿。将干黄花菜,木耳发泡,洗净,精选,切碎,炒熟做成底菜,这个过程主要看制作师傅的刀功是否精细,决定汤的卖相好坏。准备就绪,烧起两口锅,加适量水,一锅下面(就是煮面),一锅做汤,在汤中加入盐、鸡精、十三香、少量白糖提味,酱油润色,香油、香醋、臊子肉、底菜、漂菜等,美味的臊面汤做好了。等另一口锅里面煮好,先捞入凉水中过个水,捞很稀的几条面放入精美的小碗,浇上汤,端上餐桌呈给客人。

红色的筷子挑上细长的面条在汤中游一游,充分吸收汤的美味,挑起送入口中,将“面的细尾巴”嗖嗖吸入口中,捞起汤中的底菜、臊子,再喝一小口汤,美滋滋地舒畅,还不忘赞美几句主人的厨艺高超。由于是一口香,每碗面份量小,所以主人一直端,客人也要吃上个十几碗二十碗,边吃边聊,客人吃得越多,主人越是高兴,说明主人厨艺好,客人舍不得放下碗,也说明主客关系亲密,一点儿也不客气。正是一口香臊子面成就了扶风人的豪爽,热情好客。一口香臊子面,让离乡的游子总会留恋妈妈的味道;一口香臊子面,让我们从小到大深刻记忆每一个重要的时刻;遇礼则成,每一次盛典、每一个礼节,怎会少了扶风的一口香臊子面!

新闻推荐

全国首家职业技术经理人培训中心在沣西新城揭牌

华商报讯(记者郑凌媛)11月24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职业技术经理人培训中心和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揭牌仪式暨首届技术经理人论坛...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