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今日陕西> 正文

科技加持 打造食品安全“身份证”

各界导报 2020-08-13 06:27 大字

□ 记者 赵婧

“市民可在华润万家、永辉、人人乐等超市扫描纸质小票或电子二维码,查询肉类、蔬菜流通的全过程。”8月7日,西安市商务局局长吕恒军在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目前,西安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已涵盖了150多家节点单位,真正实现了“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8月11日晚7时许,位于西安市南稍门的永辉超市生鲜区里人头攒动。记者观察到,货架上贴于蔬菜、生猪肉外包装的价签上,均印有“西安市肉菜追溯码”字样的方形条码,记者用手机扫描后,产品的产地、配送、零售等信息一览无余。经记者引导,多位顾客在体验了追溯码后表示,真是太方便了,食品来源信息透明,大家也买得更放心了。

古语云,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食品安全已成为百姓关注的社会热点。在今年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卓锋为此提交了《关于完善“互联网+食品溯源智慧治理体系”的建议》的提案。

针对陕西省食品安全溯源工作中存在的监管体系不完善,溯源体系难兼容,溯源信息内容不规范、不完整等突出问题,卓锋在提案中建议,健全陕西省食品安全溯源制度和治理体系,制定不同种类食品、不同环节的溯源要求,形成技术标准、经营标准和产品标准有机统一的标准体系;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制定企业食品溯源和召回管理办法,完善食品企业“黑名单”制度;设立准入机制,强制要求农产品与食品加工企业建设使用溯源系统,把食品可溯源作为新成立食品企业的入市门槛;推动食品行业诚信建设,加强社会监督,构建食品安全的群防群治社会监督体系。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如何利用科技“武器”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卓锋建议,应建立互联网+食品溯源智慧监管体系,以产品全过程通查通识为目标,制定出台关键共性标准,确保不同层级、类别标准衔接;加强信息网络化,对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承运商及消费行为实行系统管理,实现物流信息流同步监管;推进信息“云”化,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推动食品溯源系统上“云”,形成全链条信息溯源体系与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的信息共享机制。

同时,卓锋还建议加强政策支持,创新查询方式,面向社会提供溯源信息一站式查询服务;强化投资支撑,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带动社会资本投入;推进系统支撑,提高行业信息化水平。

在提案回复中,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近年来,陕西省积极建设智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综合平台,逐步完善了全省食用植物油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已有55家企业基本建成电子追溯体系,68家企业完成了纸质追溯信息。试点企业基本建成了包括原料验收、生产过程、产品检验、产品销售、人员设备等方面的信息化追溯系统。

据了解,目前陕西省除西安市明确规模以上企业都要建立并完善追溯体系外,宝鸡、汉中、安康等市还结合实际,将肉制品、白酒、乳制品、添加剂等生产企业也纳入到追溯体系建设,为推动陕西省食品产业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下一步,陕西省将加快梳理和完善配套的追溯制度,积极探索“互联网+市场监管”,依托已建成的跨区域平台,继续加大投入,加快推进市场监管大数据建设及市场监管区域链雏形,切实形成社会共治大格局。

新闻推荐

陕西12条措施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本报讯(农民日报记者胡明宝)近日,陕西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十二条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