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今日陕西> 正文

血火洗礼坚定选择 重温两封革命家书

农村大众报 2020-07-06 14:16 大字

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时,中国共产党所有党员不过50余人。今天,中国共产党已有9000多万党员——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走到一起,同时,也带着每个人的信念和故事。今天,我们一起重温几封革命家书,从点滴字句中感悟革命先烈身上奔涌的救国救民的理想与奋争。

时间回到90多年前。那时,百姓在痛苦中煎熬,新中国的影子还看不见,中国共产党还只是很弱很小的组织。就是在这样的时刻,一群革命先行者,经过在黑暗中苦苦的探索与追寻,毅然加入到共产党的队伍中来。

他们走上这样一条道路,不是为了个人打天下,而是要找到一条正确的救国救民的路。找到了,就投身进去,从此不回头。

“我的死,是为着社会、国家和人类”

史砚芬,1903年3月生于江苏省宜兴县。1927年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任共青团宜兴县委书记,1928年调任共青团南京市委书记。

1928年5月5日,史砚芬在南京参加共青团中央大学支部会议时,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他被关押了4个月,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始终不松口、不低头。在阴暗的牢狱里,他以手中的笔为武器,写下了《夜莺啼月》等文章,揭露国民党统治的黑暗,表达对共产主义美好理想的向往。敌人对他束手无策,最后以“意图颠覆党国”为名判处死刑。

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史砚芬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未成年的弟弟妹妹。他拖着伤痕累累的身体,坐在狱中昏黄的灯光下,尽全力在纸上写下了留给亲人的最后一封信:

亲爱的弟弟妹妹:

我今与你们永诀了。

我的死,是为着社会、国家和人类,是光荣的,是必要的。我死后,有我千万同志,他们能踏着我的血迹奋斗前进,我们的革命事业必底于成,故我虽死犹存。我的肉体被反动派毁去了,我的自由的革命的灵魂,是永远不会被任何反动者所毁伤!我的不昧的灵魂必时常随着你们,照护你们和我的未死的同志,请你们不要因丧兄而悲吧!

妹妹,你年长些,从此以后你是家长了,身兼父母兄长的重大责任。我本不应当把这重大的担子放在你身上,抛弃你们,但为着了大我不能不对你们忍心些,我相信你们在痛哭之余,必能谅察我的苦衷而原谅我。

……

这封信是在宣纸上写就的,竖书,24行。点划干净利落,走笔十分整齐,可知其时心情正如信中所说“很镇静”。信中,他强调自己能够为社会、国家、人类而死,是光荣且自豪的,希望弟妹们能够继承他的志愿,继续奋斗前进。字里行间映射出对信仰的忠诚,对理想的坚守,为革命不怕牺牲的顽强意志,同时,流露出对亲人的深深牵挂和柔情。

“为着社会、国家和人类”,是很多革命先烈在家书中的共同心声。在那个年代,找到共产党不容易。社会上各派思潮风起云涌,只有经过反复的比较、实践、思考,才能最后认定这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为了找到这样一条路,这些革命的先行者们努力读各种书籍,积极参加各种革命活动,长途跋涉,远离家乡,甚至远涉重洋。其辛苦甚至甚于西天取经——因为究竟在哪里才能取到真经,谁也不知道。

成为共产党人,也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地解决了人生道路的问题。高官、厚禄、名利、生命……引诱或逼迫他们离开这条道路的因素时时都有可能出现。真正的革命者,永远忠于自己面向党旗的誓言。坚定的意志,坚定的信仰,使他们百炼成钢。

“大家都是为着抗日的”

在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中,收藏着一位普通的红军指战员于1937年4月30日写往江西老家的一封信:

父母亲大人膝下:

敬禀者堂前,万福金安!进〔近〕来身体是〈否〉健康,饮食增加不?但现在是而复事,想必家中合家平安,同家安乐。但是,我离家已〔以〕后已有〈很〉久了。自从反攻以来,未曾与家通信,我想家中就〈像〉是忘了我一样。自我反攻,以〔已〕到达陕西栒邑县太峪镇驻房〔防〕,衣食住行是很平安,请你〈们〉在家不要挂念。

但是,自三原与家通信一次,也未曾〈知道〉家内接到了〈没有〉?现在也未见回音来,可不知家内怎么样?自我现在的国家,不过说,在外便为了国家的事情。我在外,大家都是为着抗日的,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庭,为着自己的未〈来〉做事。

……

儿钟士灯启

阳历四月卅日

这封信写得镇静而乐观。作者和史砚芬一样,也是抱定牺牲的决心,但更多的是充满胜利的信心。长征时期,条件极其艰苦,写家书难,传递家书难,保存家书更难。经过长征幸存的红军到达陕北后,有了相对固定的驻地,便开始与家里通信,因此这时期的家书有些留下来了,钟士灯的家书就是其中的普通一封。然而,关于他的历史资料却只有这一封家书,只知道他是江西籍,而他最终是否回到家乡,还是在战火中牺牲,我们都不得而知。这封匆匆写给父母的信,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千千万万普通战士的真实生活。

找到共产党,加入共产党,并不能因此获得任何个人利益,相反,得到的可能是颠沛流离、不被人理解、不断失败,是被捕牺牲,甚至连累亲人。一封封兼具时代印记与个人情感的家书,总是能以极细微而最真实鲜活的方式诠释出他们内心的价值排序。

(据《中国纪检监察报》)

新闻推荐

走访文明家庭 倡导文明交通 关爱老人和留守儿童 让志愿行动成为城市文明新风尚

省道德模范汪勇为居民讲解安全知识记者王健摄本报讯(首席记者龚伟芳)剪纸教学、义务剪发、走访文明家庭,倡导文明交...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