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今日陕西> 正文

“农科城”:根植农业热土的“90后”

农业科技报 2020-06-23 09:06 大字

?陕西杨凌农民创业创新园内,工作人员在介绍大棚内的“有机营养枕”、水肥一体化等栽培技术

新华社记者 孙波刘书云 张斌

唐孝宝已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家一展身手。

今年四月,这个22岁的浙江宁波小伙叫上与自己同岁的伙伴潘亮,来到陕西杨凌“拜师学农”。

被誉为中国“农科城”的杨凌,相传曾是中国农业始祖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的地方。如今,作为我国成立最早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这里聚集着70多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7000多名农业科教人员,新理念和新技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90后”。

“在网上看到有人居然把甜瓜种在‘有机枕’里,这种方式刷新了我的观念。”曾在大学学习工商管理专业的唐孝宝说,他老家耕地不多,父母租种了10多亩地,可总是面临“重茬”导致的病虫害。唐孝宝提及的“有机枕”是一种形似枕头的种植袋,里面填装的是由多种生态肥料配比而成的土壤,不但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营养,而且通过物理隔离,能杜绝农药残留。

“有机枕”的发明者叫马新世,是杨凌的职业农民,2018年当选陕西省职业农孝宝和潘亮见到58岁的马新世时,三人几乎没有代沟,甚至一见如故。

“他俩喜欢种地,我的职业和爱好就是种地,兴趣相投!”马新世说。

唐孝宝和潘亮非常好学,一早出门进农业大棚,晚上九、十点钟才回到住处。关中太阳烈,两人黑了一圈,唯一的放松就是到市区吃碗当地的特色美食“旗花面”。

“两个多月,我们学到了‘有机枕’的种植、滴灌、人工授粉等技术。”唐孝宝说,“原本打算再学半年,但7月份我们就想回去一趟,先试种一茬甜瓜,看看效果,马老师会远程指导我们。”

“未来,我们打算做农业观光旅游。”在杨凌学习两个月后,两位青年已有“职业规划”。

135平方公里的杨凌面积不大,但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却不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90后”来到这片农业热土,从种子研发、土壤修复、苗木培育、电商销售等,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从深圳移驻杨凌4年,杨凌润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电商平台,营业额稳步增长,公司的掌舵者和从业者大多是“90后”。1991年出生的公司负责人李润清说,他们200多名员工平均年龄25岁左右。团队虽年轻,业绩却亮眼。“现在,我们一天出货3至5万单。”他说。

选择到杨凌来,李润清看重的是这里的“农业氛围”:有前沿的技术,不断出新的品种,还有专家教授坐镇指导,“这种‘身边优势’,别的公司很难企及”。

偶有闲暇,李润清会和同伴们来到杨凌的创新创业园,喝杯“一元咖啡”,来次头脑风暴。

“我们面试、路演、同行交流都会选在这里。”李润清说,“这里价格不贵,关键是气氛轻松,公司发展的一些新点子就是在这里碰撞出来的。”

杨凌科创中心负责人王博文说,不管是“一元咖啡”还是“一元茶饮”,都代表着示范区的“营商环境”和“营农环境”,就是让青年人能走进来、坐下来、谈起来、留下来,在杨凌务农、兴农。

不仅如此,这里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也是农业人才济济,光两所学校的“90后”就占杨凌总人口的约20%,为“农科城”源源不断地输送新生力量。

李松今年28岁,2015年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和同学在杨凌开办了园林公司和农林公司,农林公司还在新四板挂牌上市。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这是李松最喜欢的一句话,他说,他还要继续扩展自己的“农业版图”。

新闻推荐

兴业银行西安分行拓宽融资渠道 全力保障陕西省市场主体

日前,兴业银行西安分行召开媒体座谈会。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该行充分发挥集团联动及业...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