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今日陕西> 正文

打造新时代职工群众的“学校和乐园” 陕西工会推动工人文化宫建设高质量发展综述

陕西工人报 2020-06-09 06:45 大字

高点定位、长远谋划,聚焦主业、改革创新。近年来,陕西省总工会高度重视工人文化宫建设,具有工会特色的新时代工人文化宫建筑群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成为全省职工文化建设里程碑式的“惠民工程”和当地重要的城市地标

鸟瞰榆林市工人文化宫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田向利提出《关于把工人文化宫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并加强建设管理的提案》,建议把工人文化宫提供的服务纳入重大文化工程和项目内容,纳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及公共文化服务目录,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

近年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工人文化宫建设热潮已遍布三秦大地——

2016年2月,省总工会联合多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全省地方工人文化宫阵地建设的通知》,明确将工人文化宫纳入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由此,陕西省启动了12个市(区)和一批县(区)的工人文化宫建设。

来自工会的“榆林速度”。榆林市工人文化宫于2016年4月28日破土动工,当年9月10日主体封顶,2017年9月15日投用。榆林市工人文化宫的建成,体现了工会人干事的决心,更为全省地方工人文化宫建设树立了“标杆”。

新时代,新地标。经过近600名劳动者历时两年建设,总投资1.876亿元,占地34亩,建筑面积达21872平方米、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铜川市工人文化宫,刷新了当地广大职工群众对工人文化宫的“习惯”认知。

紧锣密鼓,彰显工会作为。从2017年12月开始,咸阳市安康市工人文化宫相继开工建设。此前,渭南、商洛、韩城等地工人文化宫已开工建设。

……

“近几年,在省市县(区)各级党政大力支持下,全省各级工会累计筹集资金3.8亿元,采取清理、重建、改建、新建等方式,对老旧工人文化宫进行改造升级,通过“以建促改”等形式推动工人文化宫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省总工会常务副主席张仲茜欣喜地说。

如今,以榆林市、铜川市工人文化宫为代表的一批具有时代特色、地方特色、工会特色的新时代工人文化宫建筑群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成为全省职工文化建设里程碑式的“惠民工程”和当地重要的城市地标。

高点站位 改革创新

推动工人文化宫发展从萎缩态势转入蓬勃发展

“2015年之前,全省共有工人文化宫88家(市级11家、县级77家),绝大多数建于上世纪50-80年代,建筑老旧、设施落后、公益职能弱化,能够为职工群众提供基本文化活动的不足三分之一。”谈及以前的工人文化宫,省总工会副主席丁立虎感慨道。

面对工人文化宫阵地萎缩现状,省总工会党组痛定思痛、知难而上、开拓创新,提出力争三年内打造一批面向职工群众、功能完备、吸引力强的职工活动阵地任务目标,将工人文化宫阵地建设纳入全省工会改革整体规划,并推动纳入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围绕这一目标,省总工会确立了“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资金扶持为手段,以清理整改为契机,全面推进地方工人文化宫阵地建设”的工作思路,坚持工会工作正确政治方向不动摇,坚持工会资产公益性服务性不动摇,坚持“查清查实、科学分类、彻底整改、全面过硬”不动摇,狠抓调研摸底、清理整改、恢复重建、推陈出新和高质量发展,确保工人文化宫建设资金到位、规划到位、工程到位、功能到位、服务到位。

经过4年多建设发展,陕西省拥有市县地方工人文化宫105家(其中市级18家、县级87家),基本实现对全省市县(区)职工文化阵地的全覆盖。工人文化宫也完成了由工会“包袱”向工会“优质资产”的华丽转身,成为具有鲜明工会特色的职工文化品牌之一。

优化路径 齐抓共管

推动工人文化宫建设从慢行道进入快车道

作为内陆省份,陕西省工会财力有限,“单干”既势单力薄,而且也难有大作为。

“为了推动工人文化宫建设适应新形势,省总工会紧紧把握中央召开群团工作会议和国家颁布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等有利契机,确立了“政府投入为主、工会补助为辅”的建设原则,明确“十三五”末全省地方工人文化宫等职工服务阵地实现全覆盖的目标任务。”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安强介绍说。

与此同时,省总工会牢牢抓住深化工会改革机遇,发挥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等制度机制作用,推动政府把工人文化宫建设纳入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了具有陕西特色的齐抓共管大格局。

聚集各方力量、借力借势而为,是省总工会推动工人文化宫建设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先后20多次召开协调会、现场会、推进会,邀请地方党政部门负责同志共同研究、推动解决工人文化宫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部分工人文化宫清理整改收回后,面临的阵地恢复、人才培育、功能修复等难题,省总工会提出“出租收回、以建促改、规范管理”“三同步”“一盘棋”工作解决方式。

2016年,省总工会、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文化厅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全省地方工人文化宫阵地建设的通知》,把全省市级工人文化宫建设项目列入陕西省重大文化建设项目,由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总工会联合出资2亿元,对各市和重点示范县区工人文化宫建设项目进行奖励补助。

为了推动县(区)级工人文化宫建设,2018年省总工会出台《全省示范县(区)工人文化宫建设方案》,有计划、分阶段重点推进20个省级示范县(区)工人文化宫建设。在地方财政资金投入为主的前提下,由省总工会每年列支2000万专项资金补助县(区)恢复和建设职工文化活动阵地。

目前,全省已累计投入资金23亿元,新建和改造项目达75个。

完善制度 规范标准

推动工人文化宫运行从“维持生计”到可持续发展

“为确保工人文化宫回归“阵地、学校和乐园”的方向,凸显公益性、服务性,省总工会要求,各级工会要建“真正意义上的工人文化宫”,而不是变相的“楼堂馆所”,同时要在设计建设方面有一定的超前性,以适应今后一个阶段职工队伍和工会工作的发展趋势。”丁立虎介绍说。

在全国率先提出工人文化宫建设标准。省总工会参照国家和本省文化场馆建设标准,在《关于加强全省地方工人文化宫阵地建设的通知》《全省示范县(区)工人文化宫建设方案》中,对工人文化宫公益活动内容和建设标准提出指导意见,对建设用地、建筑面积、功能布局等主要规划设计作出具体规定,对职工教育培训、文化活动、体育活动、服务保障等功能设置规定了明确指标。特别针对县(区)工人文化宫建设规划中建有剧院(剧场)的,要求县(区)党委、政府明确工会拥有永久免费使用权。

为确保实施过程不走样,由省总工会分管副主席牵头主抓,资产监督管理部具体负责监管。邀请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文化厅领导,聘请建筑设计院、陕西歌舞剧院专家,成立地方工人文化宫建设项目评审组。省纪委监委驻省总工会机关纪检监察组和省总工会6部门作为成员单位,严把项目评审、建设施工、资金拨款、质量保障等关口,跟进监管开工、验收等环节,与考核奖补拨款相挂钩,确保技术参数和功能布局与评审一致。

解决人员编制和资金保障是工人文化宫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过去,由于工人文化宫大多数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有的尽管列入当地全额或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但财政保障政策落实不到位。为了生存,相当一部分工人文化宫不得不依靠出租,解决人员的工资、社保等资金来源。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工人文化宫可持续发展问题,2016年,省总工会制定《陕西省工人文化宫管理细则》,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协调解决工人文化宫机构编制、经费保障等问题。

榆林市总工会积极申请协调,榆林市工人文化宫最终被确定为全额财政预算事业单位,副县级建制、领导职数为一正两副,共20名编制。目前,该市12个县(区)工人文化宫已基本解决了二类以上事业单位编制问题。

经过几年努力,全省工人文化宫有三分之二被纳入公益类事业单位序列,新建的工人文化宫有6家落实了人员事业编制、21家纳入了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延安市所有县(区)工人文化宫率先落实二类以上编制。

当前,全省工人文化宫已形成政府投入为主的可持续发展机制,为其“回归公益、聚焦主业、自主经营、依法监管”总体目标,充分发挥团结教育、维护权益、服务职工的作用提供了制度和资金保障。

创新务实走对路,凝心聚力扎实干。如今,一座座设施一流、功能更多、面积更大、环境更美的工人文化宫已展现在广大职工群众面前。不难预见,这些工人文化宫将成为新时代职工群众的“学校和乐园”,同时也必将为推动陕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应有贡献。

正如专程前来参观铜川市职工文化中心的李家塔矿退休职工乔元所说:“这才是新时代的工人文化宫,这才跟得上服务职工群众的步伐。”

哪里有职工群众,哪里有工作需要,哪里就有工会作为。也正如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郭大为在铜川市工人文化宫调研时所指出的,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使用是目的。一定要把工人文化宫规划好、设计好,凸显文化符号,彰显文化禀赋,建成地标性建筑,耐看耐用久用。要坚持公益性,管好用好,突出“工人”“文化”,顺应时代发展,满足职工需求,开展寓教于乐的公益文化活动,努力把工人文化宫打造成职工群众的文化乐园、教育阵地、精神家园。□乐凤丹

新闻推荐

““杏奶奶杏奶奶””很幸福很幸福

最近,家住陕西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太平镇太平堡村的80岁老人崔淑侠,因直播带货获得了不少粉丝,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杏奶奶”。她...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