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家河的新生
余家河村全貌(航拍)。本报记者李董摄
本报记者王坤李董
沿五阳路前往武都裕河镇余家河村,一路上风光秀丽,景色宜人。走进余家河村,一眼望去“鱼甲河”三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青瓦黄墙的小楼房错落有致,整个村子躺在青山绿水间。
余家河又名鱼甲河,因此地水好鱼肥,鱼鳞大似指甲而得名。
余家河村位于裕河镇东南方向19公里处,与陕西青木川、康县阳坝接壤,曾是武都区最偏僻的山村之一,因为交通不便,“藏在深山人未识”。
“全村共有四个社,都比较分散,以前路不通,住房条件差、群众收入低、村子发展落后,甚至有些村子不通水、电。”余家河村村支书高正文说。
“以前去五马镇赶集只能步行,来回要三天,天没亮就要带着干粮出发,走饿了就啃馒头,喝山沟里的水,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现如今,坐车去五马镇赶集来回三个小时,进武都城也方便很多。”
今年73岁的王延秀老人过去数十年没有进过城,也不知道武都城是啥样子,五阳公路通车后,老人去过两次武都城,对于今天的变化,老人感触很深。
五阳路建成后,不仅是出行方便了,村里的特色产业也得到了空前发展。
“各位老铁,这是我们裕河的毛尖茶,色美味甘,芳香四溢。还有金丝崖蜜、三碗文化特供酒、木耳、笋干……需要的老铁抓紧时间下单。”在余家河村级电商室,村副主任孙光朋正在直播卖货,他身边堆满了各种土特产。
“我们按市场价从农户家收购茶叶和土特产,统一包装后在网上直播带卖,今天带了30多单,收入6000多元。直播带货是从今年开始的,目前共卖出土特产200多单,收入4万多元。”孙光朋一边打包,一边向记者介绍。
孙光朋还告诉记者,余家河村的产业主要以茶叶、中药材种植,土蜂养殖及劳务输出为主,目前全村共种植茶叶956亩、中药材40多亩,养殖土蜂280箱。产业收入加上外出务工收入,每户年收入都在4万元左右。
“我家刚采摘的茶叶、木耳、香菇等都被收购了,价格也不低。有村干部帮着卖,我们不愁销路。”村民韩代兰说。
“一碗纯粮土酒喝英雄豪气、一碗金丝崖蜜尝生活甜蜜、一碗清茶品人生禅意。”这是余家河村的“三碗文化。”近年来余家河村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对房屋进行了小景观打造,同时以“三碗文化”为重点,传承和挖掘本地历史、乡土、民俗文化,打造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开办了农家乐和农家客栈。
“往年这个时候,村里广场上搭满了外来自驾游客露营的帐篷。我用自家的房子开起了农家乐,每年能收入4万多元,比打工好多了。随着游客的增多,生意越来越好。”三边茶舍农家乐老板杜顺财说。
据孙光朋介绍,仅去年一年,余家河村通过乡村旅游和线下农产品销售,总收入达到了80多万元。
新闻推荐
4月30日,省教育厅发出做好2020年普通高中招生的通知,明确各市建立并利用市级统一的招生录取网络平台开展招生,普通高中招生...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