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今日陕西> 正文

“一般来说,志愿者和病人配型成功的概率只有十万分之一,如果志愿者不捐献病人就没有希望了” 救人就要救到底 贫困大学生两捐细胞救白血病患者

华商报 2020-04-19 01:34 大字

因为父亲患病无法干重活,寒假期间林启和帮家里收割甘蔗

虽家境贫寒,但他自强不息、乐观坚强,立志投身科研为祖国做贡献。他还乐于助人,先后捐献造血干细胞和淋巴细胞救白血病患者。

辅导员打通热线

讲述了学生的感人故事

近日,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大三辅导员赵尉尉拨通华商报热线029-88880000,讲述了他的学生林启和的感人故事。

“他家里很贫困,学习很努力,最主要的是他很善良。”赵尉尉说,林启和家庭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但他从未因此颓废,反而非常自立自强,学习成绩非常好,拿过不少奖学金。而且他还乐于助人,连续两次捐献救治白血病患者。

林启和大一入学就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2019年得知与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后,他说服家人于2019年5月进行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时隔5个月,2019年10月,那位白血病患者复发了,需要二次捐献淋巴细胞,家人担心间隔时间短对身体有影响,不同意他捐献。林启和努力说服家人,于12月份进行了二次捐献。成为陕西省第2例二次捐献者,全国9319例捐献者。

“抽血5个小时不吃不喝不能乱动,第一次捐献时不能小便还是我帮他接的。”两次捐献都在现场的赵尉尉说起这些很是触动,“我觉得他的精神对当代大学生具有价值引领作用。这一代学生自我意识更强,集体和奉献意识偏弱,林启和非但自强不息,还会主动去帮助别人,这种品质非常难得,值得当代大学生学习。”

近日,共青团陕西省委公布了“两红两优”评选结果,林启和荣获“2019年度陕西省优秀共青团员”。

救人就要救到底

不能让之前的努力白费

4月18日,华商报电话连线了正在广西家乡的林启和。

说起连续两次捐献的事,林启和告诉记者:“一般来说,志愿者和病人配型成功的概率只有十万分之一,如果志愿者不捐献病人就没有希望了。捐献就是希望可以挽救白血病患者,救人就要救到底,不能让之前的努力白费。”

在捐献前,林启和从学校社团和网络上了解了很多相关知识,得知造血干细胞捐献后两周内即可恢复,他将自己了解的知识告诉了家人,说服他们同意自己的决定,但其实内心还是有些害怕的,毕竟没有经历过,对后果也无从得知。“针扎进血管的时候感觉很疼,采集过程中我的血压有点低。”林启和说,第一次捐献过程中医生一直提醒他不要紧张,否则血压不够。由于采集过程身体不能动,且一直在输入药水,身体很僵硬,憋得很难受,“但我相信与承受痛苦的白血病患者比起来,我这点难受不算什么,患者还在等着我的造血干细胞救命。”谈及捐献造血干细胞是怎样的一种感受时,林启和说,他感到很骄傲,能够帮助一位患者重获新生,因为他深刻体会到患者的无助与病魔的可怕。

第二次捐献和之前的过程基本一样,于12月24日在西安唐都医院成功捐献淋巴细胞,“虽然被针扎得很疼,但目睹血液从血管里出来,我还是很开心很自豪。”林启和说,老人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是一件伟大的、值得做的事情。

上大学只问家里要过5000元

生活费靠奖助学金和打工收入

林启和的家乡在广西贵港市覃塘区石卡镇万塘村滑水屯,父母务农为生,家庭经济主要来源为种植甘蔗等经济作物,忙活一年收入仅有1万多元。

受疫情影响,放寒假至今林启和一直在家.年前回家正值甘蔗收获的季节,因为父亲患有轻度脑梗死没法干重活,林启和就承担了砍甘蔗的工作。每天和父亲一起在田间忙活,林启和用砍刀砍、父亲用镰刀修。冬天的广西天气变化大,热的时候艳阳高照气温达30多度,冷的时候又特别冷。为了不被晒伤、不被田间茂密高耸的甘蔗划伤,父子俩都会包裹严实戴着手套,干着干着就热得一身汗。“砍甘蔗挺累的,修甘蔗也很考验耐心。”林启和说,虽然辛苦,但甘蔗并不值钱,一吨甘蔗才能卖500元,一亩地只能产7吨。

林启和告诉记者,虽然家庭贫困平日生活很节俭,但父母一直都很支持他的学业。高中时,他想参加培训又怕花钱,父母告诉他“尽管去,钱的事不用担心”,从小到大父母都给他很大的自由,不会过多限制和要求他。而他也很争气,从小学习就很好,大学期间成绩一直在年级前5%。

“父母很辛苦,所以我不想给家里增加负担。”林启和说,上大学除了第一学期从家里带了5000元钱,后面就再没问父母要过钱,学费是贷款的,生活费是自己的奖助学金和暑假兼职收入。

从小以身边优秀的人为榜样

立志投身科研报效祖国

“能帮一把就帮一把,每个人都有困难的时候。”4月18日,谈及儿子为白血病患者捐献一事,林启和的父亲林耀成这样说。林耀成说,儿子一直是村里学习最好的孩子,他希望儿子以后能够挣钱养活自己。

“钱是身外之物,够用就行,我更希望能为国家做贡献。”林启和说,父辈日子过得辛苦,这样的期望可以理解。但他从小读书,身边一些优秀的人对他的价值观影响很大,他会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从而提升自己。

国家和政府给了这个贫困家庭很多帮助。高中时期,林启和就常常想:做什么可以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哪个行业对国家的帮助更大?他想到了科技,于是他立志要读博士,毕业后投身科研,报效祖国。华商报记者 赵瑞利

新闻推荐

蒋磊磊:记忆的消逝已足够令人失落

“相机发明前,什么东西担当着它的角色?可以预见的答案是雕刻、素描、油画。更富启迪性的是回忆。照片在空间里所做的正是从...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