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今日陕西> 正文

22月66日李宇莲工作日记

陕西科技报 2020-02-14 00:57 大字

深夜十一点,我和几位战友走在去武汉市第九医院的路上,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医院,但来到武汉后,我们很快建立了革命友谊,彼此守望相助。

路上,我们不断加快脚步,生怕前一班的战友等太久。工作中,我们也会互相提醒,戴好口罩、手套、帽子和护目镜等,互相监督,互相检查,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的护理患者。

很快,我们来到了医院,迅速有序地做好防护工作后,互相检查了一遍,没问题了,向病房走去。我看走廊很安静,心里踏实许多,病人能安静入睡,表示生命体征都比较平稳,也说明我们陕西医疗队所有成员的付出有了成效,再辛苦都是值得的。接班后,我们在病房里逐一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大家说话轻声细语,动作轻柔,生怕把病人吵醒。

由于病区的供氧不足,大部分病人都需要加用氧气桶(罐装氧气),需要我们自己来换笨重无比的氧气桶。我身高166cm,在女生中不算矮的,但氧气桶差不多和我一样高。刚开始,好几个人一起合作才能换一个氧气桶,几天下来,我们总结经验,掌握技巧后,两个女护士就可以迅速换好,有的甚至一个人就能搞定。虽然掌握了技巧,但一个班要换十几个氧气桶,我们经常是汗流浃背,但看到病人经过氧疗后,血氧饱和度都在上升,所有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

天渐渐亮了,准备为病人抽血。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阿姨。我把治疗车推到阿姨床前,轻轻把阿姨拍醒,跟她说:“阿姨我们准备抽血了”。阿姨睁开眼睛对我微笑,虽然我的护目镜已经有雾了,但我依然能看到阿姨和蔼的微笑。她对我说:“姑娘辛苦了,为了我们,你们一夜都没休息,太感谢你们了,谢谢!谢谢!谢谢!”阿姨一连说了好几个谢谢。我透过起雾的护目镜隐约看到一双泛着泪光的眼睛,没敢多说话,怕自己控制不住,在眼里打转的泪水掉到护目镜上。随后,阿姨又笑着说:“阿姨年纪大了,血管不好,没关系的,扎多少针都不怕”。虽然我找到了一根还不错的血管,但我下针时还是有点紧张,生怕一针没扎好,还要扎第二针、甚至第三针,因为我知道扎针很疼。幸运的是,我“一针见血”。

驰援武汉不知不觉已经11天了。这段时间里,我看到了重生的希望,看到了全国人民战胜疫情的信心。我相信胜利就在不远处。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我们同在!

新闻推荐

陕西省迎来寒潮降温

本报讯(记者朱雪娇)陕西省气象台2月12日11时30分发布寒潮消息:受强冷空气影响,2月13-15日全省有一次寒潮天气过程。...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