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围绕五个议题专题讨论 为陕西发展提出真知灼见
昨日的专题(联组)讨论现场记者 张宇明 摄
1月18日,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围绕五个议题进行专题(联组)讨论,会上委员们依托各自的调研和提案,针对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乡村振兴、美丽陕西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为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
建设美丽陕西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专题(联组)讨论上,政协委员们就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下决心解决环境保护问题,加快美丽陕西建设等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防治重霾减少人为排放是重中之重
重霾的成因到底是人为排放还是大气过程造成的,一直都存在争论。省政协委员周卫健表示,从科学角度来讲,我国的雾霾天气成因是人为排放和大气过程相互作用的协同效应。冬季取暖所导致的污染排放物急剧增加,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和农业排放的氨气叠加混合也导致二次颗粒物快速增长,加重了雾霾。
周卫健建议,防止冬季重霾发生的重点中,要推动冬季清洁取暖。在重霾发生的过程当中,要根据污染物的变化以及采暖的地区、行业,分时段进行精准的管理。加强重霾天气下,二次污染物形成的关键化学物理机制的研究,加强科普宣传。春节来临,还要注意禁鞭炮、禁燃,除了西安还要注意周边城市的防控,做好联防联控。
打造绿色金融体系助力环保产业发展
落后产能是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对于污染严重的企业,不能总给予简单关停的处理,应该创造一些条件,促进这些企业转型升级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省政协委员刘振宇建议,可以考虑通过打造绿色金融体系助力环保产业发展,针对环保设备产业建立绿色金融体系,促进产业升级发展。银行可开发新的绿色金融产品,来支持有环保效益的贷款项目以及设备租赁等。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体系,采取强制性购买绿色保险产品的措施,对水、土地或空气等污染受害者进行赔偿保险;鼓励和发展第三方金融科技平台,运用科技手段降低金融风险。授权金融机构、第三方金融科技平台直接从工商、税务、政府采购平台等系统直接获取可以公开的信息数据,打通环保数据与金融平台数据的共享,为企业的升级改造提供条件。记者关颖
民生无小事不断增强三秦百姓幸福感
昨日的专题(联组)讨论,委员们围绕“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三秦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专题进行讨论。
给大数据应用立规矩防止隐私泄露
省政协委员、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杨桦发现,生活中推销电话、骚扰短信,能准确说出用户姓名、账号、车牌号等信息。被贷款、被购房、被顶替上学等新闻屡见不鲜,诸多因素导致公民隐私信息有着巨大的风险和潜在的漏洞。
她说:“网络的普及、信息交换的快捷在给我们个人和社会管理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个人隐私带来潜在的危害,给当事人造成困扰。”
她建议对大数据管理和应用立法,强化法律警示。明确金融、互联网商业平台、哪些能采集,哪些不能采集,哪些能保存,哪些不能保存。对涉及公民个人信息的单位和机构采取授权管理,由政府牵头组建大数据中心,将个人数据存储在大数据中心,用户需要时方可使用,使非法利用数据的行为无法隐藏。并对商业公司的数据库进行监管,商业公司根据业务需要申请调用,政府部门授权后使用,将个人隐私信息纳入政府监管。还要加强隐私分级保护,建立隐私分级管理使用制度,规范数据采集管理,严格法律责任。
解决“三难”办人民满意教育
省政协委员、西安梁家滩国际学校校长刘莉发现,陕西省中小学优秀教师“招聘难”“保留难”“成长难”是困扰当下“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痛点。
刘莉委员发言时表示,教师数量不足背后更大的缺口是质量,工作经验5年以上的教师非常紧缺。为加快解决“三难”问题,刘莉委员建议,减少中小学各类考察、检查、评审,还时间于老师。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加强系统、分类的教师培训和个性化培养。不简单地把成绩、升学率与业绩挂钩,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指标分解到考核中。建立优胜劣汰的教师队伍机制,厚待骨干教师、培育年轻教师,有序退出不称职的教师。
建立符合基层实际的中小学教师薪酬体系,不搞“一刀切”,量化劳薪对等,让老师们安心教书、专心育人。记者张佳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专题(联组)讨论中,委员们就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等内容建言献策。
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培养乡村发展带头人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陕西省全力破解发展瓶颈,补齐发展短板。”在省政协委员、杨凌示范区国际合作局局长明涛看来,推进乡村振兴,陕西省还存在产业结构单一,发展规模有限和“三农”带头人活力不足等问题。
明涛建议发挥杨凌示范区科技研发和示范优势,围绕3+X特色产业,加快在省内布局建设标准化种养殖示范园和产业加工园区。同时,丰富乡村产业发展类型,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和乡村新型服务业,培养一批乡村发展带头人,让更多省内的优秀职业农民真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提高产业经营效益和农民收入。
乡村振兴应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之路
省政协委员刘宗平是来自基层的委员,这几年农民日子越过越红火,让他深切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给村民生活带来的改变。
在他看来,乡村要振兴必须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之路。“刘宗平认为,农业产业化要针对各地实际情况,强结构、补短板,建立长期有效机制,大力扶持民营农业企业充分发挥内在动力。刘宗平说:“做农业特别是设施农业,投资大、见效慢、用工多,但对民生贡献大,既保障了群众菜篮子、果盘子,又解决了最基层弱势群体的钱袋子。”
刘宗平认为,发展扶持现代化的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就要发展观光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养殖等,不仅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还可以吸纳大量群众就业,让他们有了稳定的收入,减少外出打工,形成勤劳致富的文明乡风。同时,群众通过参股、就业等方式参与其中,推动农村基层治理,也让他们在企业掌握了一技之长,富裕了口袋又富了脑袋,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探索云孵化服务体系实现产业创新发展
省政协委员、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总工程师陈锐比较关注乡村振兴中的产业振兴。在她看来,产业振兴实际上是自我发展能力培育的问题,本质是能力建设的问题。
通过调研,陈锐认为以动态数据模型来指导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是陕西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她建议,政府根据现有产业发展状况,着手建立数据模型及监测采集反馈系统,通过数据积累,逐渐调整修正模型,建立准确的包括种植养殖、产品质量和供应链大数据及附属设施生态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发展数据模型,为各地在发展特色产业时,利用动态数据和模型进行预测和决策,对资源进行合理有效配置和优化发挥重要作用。记者黄晓巍
新闻推荐
下载秦闻APP投稿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喜悦的心情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由三秦都市报、三秦网、秦闻APP发起的“妙笔写春...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