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精准防控区域污染? 综合运用新技术动态识别排放源
(新华社发)
近年来,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保督察考核常态化,陕西省积极采取措施,城市区域内环境特别是大气污染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由于环境复杂等主客观因素,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存在。省政协委员赵力强建议,通过应用大数据、工业物联网等科学技术创新,建立全面的、精准的污染源监测监管体系,优化管理方式,促进环境的根本改善。
赵力强认为,陕西省的环保执法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部分地段、特定时段的部分单位,排放污染物问题长期存在,需要加以重视,环境质量改善不能仅停留在数据考核层面;个别单位、企业对环保认识不足,环保治理只愿治标或不会治本,倾向于依赖执法人员突击式的停工停产等“一刀切”式行政措施。环保巡查中,部分具有环评批复的合规企业为了降低运营成本,环保设施非正常运行造成偷排,甚至还存在相当规模化的企业在接受检查、督察时停产,检查组一走就违规生产的现象。
为此,他提出加强陕西省区域污染精准防控的建议。
建议一:建立污染源全面监测系统。积极探索利用工业物联网技术,应用传感器、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手段对所有大、中、小污染源进行全覆盖监管,尤其是应用传感器对企业减排设施运行工况的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促使企业达标排放,有效降低区域排放总量;同时还可用于校对污染行业的排放因子,有助于污染源排放清单的动态更新。适当鼓励地方政府布设除国控考核站外,相对精度略差、可覆盖辖区的环境趋势性监测子站,形成辖区内全天候、多层次的数据监测与分析体系。
建议二:建立非法排放污染源识别定位技术与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建议聘请科研单位即第三方,或是加大人才引进,对卫星、激光雷达、地面站点等多维度监测网络形成的大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应用新的大气流场数值模拟技术进行溯源,动态识别排放源,对非法污染源排放进行定位甄别,将污染来源分析进一步精细化,有效提高执法效能和控制措施的针对性。
建议三:加大环保技术发展支持力度,探索污染减排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建议鼓励地方政府以绿色发展引导基金、PPP等金融方式将污染减排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污染减排运营管理第三方的服务等导入企业应用,在不增加企业现时资金投入或成本的同时,确保企业达标排放或超低排放,获得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社会资本有效配置的双赢局面。
建议四:选择陕西省部分污染重点区域进行试点。深入开展企业污染源工业物联网监测布点、环境监测和工况监测传感器选型、数据质量控制、污染源交叉验证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此形成技术指南或规范,以及污染源定位识别的数值模拟技术应用,为企业偷排漏排污染治理难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利用好现有的科技资源,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
新闻推荐
新华社银川1月16日电(记者赵倩范思翔)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三北局了解到,2019年三北工程造林绿化工作稳中有进,工程质量持...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