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化的生活及悖论性恐慌 云岗短篇小说《年龄》解读
阿探
云岗已是职业作家,可喜可贺。业精于专,大约小说创作亦是如此,不得不承认云岗的小说创作近两年一直处于精进之中。《年龄》面世,文本艺术力含量剧增,小说发表于《天津文学》2019年第8期,《小说月报·大字版》第10期转载。
小说似乎是关于年龄与仕途挥之不去的纠结,甚至主体叙事也以此为中心,于文本表层确乎如此。从小说构建的内质层面考量,贯穿文本整体神魂的却是梦,是开篇的梦,是本初的梦。这个梦钩沉了数十年前,承载着多年前高考所有的记忆,承载着黄土地古来的“扬名显亲”有尊严的日子的美好畅想。小说遥遥说起往事,娓娓道来,从容不躁。先是主人公独抒,随着叙事展开,进而主人公迷失其中,究竟是迷失在现实中还是梦境中?亦或是迷失在自己的心事中?云岗以恬静之笔锋,力铸了现实、梦境与心事的三重境地,甚至断然抹去了三者的边界线,这不可不谓文本构建的地标性进步。“我”高考后急切等待中的大梦,以及外婆在人神鬼之间意识迷离的一个“好”字的解读,究竟是什么?是“齐家”之使命寄托,是来自时空久远的梦想,不仅是“我”一个人的,也是众多社会个体的,甚至是来自数千年历史里生民的梦寐以求。然而现实总是不堪,即便外婆早已作古,即便父母作古时也未能显现荣耀,即便几十年后,依旧不曾获得真正的生命尊严感。
这个关于年龄的梦究竟意味着什么?又隐喻了什么?梦境是现实生活的延伸与重新演绎,对于卡夫卡而言,梦境更是一种隐喻的表达。云岗或不经意间或刻意间铸造的这个类似“噩梦”的梦,欲意传达什么?或许人们所置身处地的生活早已幻化,人们无一不生活在种种虚构中,正如主人公般混淆现实、梦境、心事、愿景。于仕途而言,云岗将现实工作中主人公实干被遗忘及作秀作伪者被提拔的反逻辑荒诞以梦境呈现,不能不谓一种高妙的叙事策略。梦境中主人公背负着巨大的工作境遇压力,梦境中的主人公实际上是在替正在现实中趴在办公桌上睡着的主人公承受着来自现实的压力。那么现实工作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乏味,苍白。否则的话,“我”不会趴在办公桌上做梦。云岗对于现实虚晃一枪便走,对于梦境却用心用力,此举无异于他山之石攻玉之妙。
关于“年龄”的噩梦还揭示了现实存在的悖论性惶恐。“年龄”事关仕途发展,事关人生寄望是否能够落地实现,然而真实的“年龄”早已被遗失在历史的尘埃里,早已无法找回,一个“较真”的人,被漫天的虚构虚浮早已淹没得无处存身。天理何在?公事公办是否就是合情合理又正当呢?在梦境中返乡寻找户口原始登记的叙事中,云岗重申“扬名显亲”之旧梦,重温传统伦理之序,无声无迹地强力比照了现实的苍凉。小说至此,“寻找”成为一种艺术行为语言,成为回不到过往的隐喻——传统的秩序已被颠覆,新的秩序还在建设中,人心悬浮及悖论性惶恐亦是必然。心灵失序,精神无所依,才是社会演进中最大的问题。
小说以梦开启,以梦醒落幕,完成中国式美学回环,从起笔处作结。同时云岗不忘稀释梦境一直纠结的惶恐,让主人公从梦中笑着醒来,这也是一种隐性表达——噩梦醒来是早晨,现实永远比噩梦状态要好。不仅如此,云岗更是给读者留下了不确定之余音绕梁——“这时候,桌子上的电话叮铃铃地响了,我不自觉地又被吓了一跳……”
整体回望小说,构建手法娴熟,适度而有序,沉静而有力,审美之境,自然抵达。
(作者系陕西文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新闻推荐
本报讯昨日从全省国资监管工作会议上传来喜讯,陕煤集团被陕西省国资委授予“稳增长突出贡献企业”“国企改革先锋奖”“创...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