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今日陕西> 正文

“我对乡村文艺一直看好” 访著名作家贾平凹

陕西农村报 2019-12-11 00:56 大字

贾平凹为读者签名。

核心阅读

“《陕西农村报》是陕西日报农村版,是陕西日报社最早的一张子报,我认为是一张办得很好的报纸。陕农报文艺副刊坚持这么久,办出了特色,我对乡村文艺一直看好。希望你们把这个平台建设好、发挥好、利用好。”

姚骏骊

一段过往一杯茶

12月7日,适逢大雪节气,室外寒风料峭。按照事先预约,我如期见到了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先生。

贾平凹是陕西农村报社的老朋友。早在20世纪80年代,他早期的作品就发表于陕农报。几十年来,贾平凹的地位和影响不断提升,但他对陕农报的情结和关爱却从未中断。在陕农报的多次大型活动中,他都题过字。尤其是2013年陕农报60周年报庆期间,他为本报编辑的《踏石留痕》《乡村记忆》《岁月年轮》三本丛书的出版做过悉心指导,并在拿到这套书时予以肯定、大加褒扬。

在陕农报先后召开的“2018、2019陕西乡村文艺创作座谈会”上,贾平凹先后两次发来《贺信》,向大会表示祝贺,向全省乡村文艺工作者问好!

贾平凹先生与我是老朋友,我们断断续续交往已有18个年头了。2003年,我的第一本文集《跋涉者》,就是贾平凹题写的书名。多年来,我带文友去贾平凹工作室的次数不少,无论题写书名、帮人求字、签名合影,他都不厌其烦,面带微笑,鼓励鞭策,体现了一位文学大师和文艺前辈的风度与情怀。

与今年7月下旬在“中国(西安)第29届图博会”见面相比,这次见到贾老师,他的精神状况格外好。一见到我,他几乎是拉着我的手迎了进去。我还未坐定,贾老师就提着大茶壶给我倒上,并说:“你一打电话说马上到,我就把水烧上了。你人一到,茯茶就煮好了。外头冷,赶快喝口热茶驱驱寒。”

一次签名一番话

茶还没喝几口,贾老师又在递烟。我说:“应该我给您发。”他说:“把你的装上,到我这儿就抽我的。”我与贾老师寒暄了一会儿,便说明此行来意。

我说:“贾老师,我这次来,一是代表陕西农村报社向您问好,代表陕西乡村文艺创作联谊会对您表示感谢!感谢您长期以来对陕农报工作的鼎力相助;二是我电话里给您汇报过几次,我出了本散文集《吹糠见米》,书里有咱们的合影,还有我写您的《贾平凹印象》和《贾平凹书法艺术之我见》两篇文章,请老师多批评多指正。三是带外地朋友来请您写几幅字。”

“《陕西农村报》是陕西日报农村版,是陕西日报社最早的一张子报。我从小在农村老家读过,那种‘短’‘土’‘杂’的风格很适合农民,我认为是一张办得很好的报纸。后来,由于工作原因,读的陕农报少了,但近年来咱们一直在联系,报纸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很大变化。近几年,你们举办的‘乡村文艺创作座谈会’很好,反响很大。能连续召开四届,说明你们找准了方向,抓住了时代脉搏。今年,你们又创办了乡村文联,实际上是为全省乡村作者和文学文艺爱好者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眼下国家大力倡导文化自信,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这里边可以做的文章很多。陕农报是一张老字号新闻报纸,文艺副刊坚持这么久,办出了特色,我对乡村文艺一直看好。希望你们把这个平台建设好、发挥好、利用好。”

贾老师边说话,边收下《吹糠见米》一书。他又说;“书名有些味道,一看就能记住。书本很厚,文章不少,质量不错。”

我说:“老师过誉了,请您多指正。”贾老师说:“你是老报人,文章最大的特点是真实、真感、真情。文笔很娴熟,叙事也质朴,到处见文采,已形成独家风格,祝贺你!”

接着,我拿出带去的《秦腔》《带灯》《古炉》《极花》《平凹西行记》《大堂书录》等贾老师的著作请他签名。当他看到《大堂书录》时,说:“你咋还有这书?这是我最早的书法集子。”

我回答:“我也喜欢书法,所以平时注意收藏。您写的书,我基本都有。”

“文人不放弃阅读,才会有大的气象。”贾老师深有感触地说道。

一笔挥毫一份情

签完名,贾老师又给我写了一段寄语。其中开头两句“奇骥出绝域,鹰隼本高翔。”令我深受鼓舞又受之有愧。

随后,贾老师让我们上二楼,他要为我的朋友现场挥毫。穿过古色古香的客厅,沿着楼梯上行,看得出贾老师的藏品一直在增加。我把事先准备好的书写内容递给他。他瞟一眼,写一段,并纠正了“人”和“入”,让我感受到贾老师的细心和严谨。印章换了个大的阴文章,盖在宣纸上格外清晰。他又伸出右手食指,摁上指纹红印。贾老师说,这是为了防伪。

每写完一幅字,贾老师就从左手木架上重新抽一张纸。我说:“贾老师,您的字越写越老道了。”他说:“这纸好,昨天刚送来。今天我喝了几盅酒,在状态上。咱们是老朋友,气氛也好。”

就这样,我们在贾老师写完字后轮流合影拍照。等字晾干后,他又把字折起来,装进书画袋。

重新回到一楼,我和贾老师聊了关于我写路遥、陈忠实、张贤亮、刘文西、曹谷溪等名家的话题,并重点交流了纪念路遥诞辰70周年的体会。最后,贾老师叮嘱我:一定要把陕农报乡村文联办好,必要时省作协会给予支持的。

我坚信,贾平凹先生的这份“三农”情结是真挚的;文化大家的厚望是向好的。这份情结,历久弥新;这种厚望,饱含乡愁。

新闻推荐

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电影《我为你牺牲》塑造武警英勇卫士

电影《我为你牺牲》塑造武警英勇卫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影片《我为你牺牲》12月5日在北京人民...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