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雄悲壮的陕军抗战
《河山》海报
○秦延安
长久以来,我们在影视中看到的抗战剧,多是川军、湘军、赣军、东北军等,对于陕军抗战形象多停留在个体上。虽然日军没有打过黄河,但陕西军民的抗战并未缺位。近日在北京卫视热播的抗战剧《河山》,以小人物的视角切入抗战历史,通过讲述杨虎城部下团长卫大河成长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人生蜕变,并最终在中条山与日军血战到底跳入黄河誓死不降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陕军在抗战中披肝沥胆、寄身刀锋的英勇形象和舍生卫国的民族大义。
一寸河山一寸金,一寸山河一寸血。《河山》取材于国民革命第17路军的故事,两个师长的原型出自冯钦哉和孙蔚如。1936年12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但对于“事变”背后为国共和谈起到重要作用的陕军,却鲜有人知。《河山》就是这样一部从史海中钩沉的剧集。电视剧讲述了国民党将领卫大河(王新军饰)因率部抢占赤水河,阻击准备进入西安武力解救蒋介石的中央军而被贬回乡。抗战爆发后,卫大河重返前线,被派往由国共两党共同组建的中条山游击纵队。面对中央军、东北军、八路军和陕军势力的相互倾轧,卫大河在八路军团长高晓山、共产党地下工作者姜雅真(秦海璐饰)等人的影响下,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带领一群陕西冷娃在骑马山、雪花山、永济、中条山与日军进行了殊死战斗,彻底粉碎了日军西进的战略企图,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英雄赞歌。
不同于以往的抗战历史题材,《河山》在整体创作中以“生、冷、倔、犟、硬、碰”的陕西人性格展示为主。如性格豪爽耿直、骨子里刻着忠孝节义,但又不失敏锐和叛逆的陕军团长卫大河,在捍卫祖国国土之时宁死不屈、霸气十足;在陪伴父母之时,他乖巧得像个地主家的“傻儿子”;在追求爱人的时候,他又不乏可爱笨拙。身处乱世、饱经沧桑、舐犊情深的卫父(李雪健饰),在面对儿子是在家孝敬双亲还是带兵赴前线抗日的艰难抉择时,他要求儿子听从召唤、保卫国家。一个父亲的担当和坚韧,被李雪健演绎得出神入化、感人至深,这也是中国千千万万个父母伟大的抉择和牺牲。还有刀客出身、忠肝义胆的赛翼德,以自己为诱饵吸引敌人主力;性格沉稳善于谋划的段德午,为了堵住防守的缺口抱着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从他们身上不仅可以看出,中国人对故土的热爱、对正义的执着,还有一股子追求理想信念的坚定。在战争年代,这样的力量会化作决不屈服的勇气,而在和平年代,这样的力量又会化作拼搏奋斗的强大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剧中很好地展现了陕西文化元素。除了卫大河的口头禅“哈怂”“谝”等陕西方言外,还有肉夹馍、臊子面等特色面食,以及贴窗花、听秦腔等富有关中特色的文化,都很接地气。从小就生长在西北的王新军说:“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越是地区的才越是世界的,我想把这样的理念和概念放到这部戏当中。”
“沉雄悲壮,唯我河山;前赴后继,卫我河山”。据不完全统计,抗战8年里共有150多万三秦儿女出陕作战、保家卫国。《河山》传递给我们的不仅是英雄的力量,还将激励国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守护、建设祖国大好河山的征程中努力奋斗。
新闻推荐
今年是著名作家路遥诞辰70周年,他的经典小说《平凡的世界》影响了几代人。对于我来说,更是受益匪浅。17岁那年,...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