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云鹏:全面深化素质教育需要凝心聚力
□记者张姣姣
从1994年6月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明确提出素质教育概念,时至今日,我国实施中小学阶段素质教育已历时20余年,现实中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效果怎样?如何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实施?11月18日,记者专访了陕西省特级教师、延安大学兼职教授、陕西省知名校长冯云鹏。
“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培育学生所长才是教育真谛。”冯云鹏动情地说。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应该对自己有合理定位,做好人生规划,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特长。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生命里既让自己的价值最大化,也能用自己的特长为社会作贡献。教育工作者能够在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时,尊重每名学生的本性,既科学补短,更充分扬长,让每名学生都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有用人才。”他深情寄语。
实施素质教育要形成合力
45年深耕教育沃土,在陕南、陕北、关中十几所学校留下足迹与汗水,冯云鹏对教育事业有着独到见解。
冯云鹏认为,经过国家多年的倡导和强力推行,目前,中小学的绝大多数领导和老师都已经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各学校都在慷慨激昂地讲素质教育,千方百计地搞素质教育,各种第二课堂、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研学、拓展等等看起来轰轰烈烈、丰富多彩,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缺少实质性的提升。加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领导和教师的素质教育能力基本上来自于所受教育和实践中经验的积累,缺乏对素质教育理论的系统把握,难以保证素质教育的科学、规范和系统化实施,学校究竟应当如何成功地开展素质教育,可供借鉴的成熟经验并不多。
“素质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互相配合,三位一体凝心聚力共同完成。”冯云鹏说。
社会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导
“目前,在社会教育环境中,素质教育还未真正成为主流,应试教育的观念思想仍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冯云鹏表示。
冯云鹏认为,现代素质教育对学生的素质要求是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强调教育过程的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但是,在现行的教育评价机制中,升学率仍然是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标尺,学生的文化成绩依然是社会、家庭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依据,这些陈规陋俗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学校管理者、教师、家长和学生的思想,束缚着学校真正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手脚,使素质教育成为空中楼阁,甚至海市蜃楼。
冯云鹏说:“我相信,如果我们社会能够真正让素质教育成为教育的主流,全面建立素质教育实施和评价体系,将素质教育作为全面提升国民素养、民族素质的桥梁,人们发自内心的需要和支持素质教育,那么,社会就会坚定有力地引导学校素质教育健康顺利地全面深化和提升。”
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在有着多年从教经历的冯云鹏看来,学校就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他认为,学校要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系统的各级领导首先要坚持和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和理念。”
冯云鹏说:“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否定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分数评价学生优劣的标准,制定全面系统、具体扎实的素质教育实施规划,引导教师树立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意识,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稳步扎实地落实素质教育。既要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又要以各种形式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挖掘学生潜力,熏陶学生心智,锤炼学生体魄,滋养学生品德,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使学生们不仅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也成为一个身心兼修、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建设人才。”
家庭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
基础和重要补充
素质教育不单纯是学校的事情,还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家庭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基础和重要补充。冯云鹏说:“对每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儿童身心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治、个性的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冯云鹏发现,家庭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育不可忽视的阵地。
然而,由于受传统思想和社会现实的影响,目前,在家庭教育中,“望子成龙”和功利思想仍然严重存在,考试成绩往往是许多家长评价孩子在学校接受教育好坏的唯一标准。
冯云鹏认为,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的基础,在于父母应当积极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改变观念,注重子女品德、习惯、综合素养提升,督促子女认真接受学校素质教育,促进子女健康发展,切勿向子女提出与学校的正确教育背道而驰的要求。
“同时,学校要注重和家庭的沟通,以校园开放日、家访、家长会、家长委员会、家长讲座、教育论坛等形式与家长积极联系,取得素质教育共识,获得家长真正支持。”
新闻推荐
早在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就明确提出,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