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陕西杖头木偶新时尚 非遗老艺人也在创新学习 让传统文化滋养现代生活
毋庸置疑,非遗美的流动性和穿透力以及它的大众聚合力,伴随着非遗新生代丰富多彩的文化因子和广阔的视角,正在激活非遗的当代魅力,今天让我们走进非遗新生代的生活,告诉你一个独特的非遗世界。
陕西杖头木偶具有极高的美术、雕刻、彩绘等工艺研究价值。通过陕西杖头木偶的发展和传承,对秦腔的表演、木刻艺术和社会发展中传统剧目的传承,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但这项技艺现在也面临生存危机和失传的危险。文化多元化,青年人娱乐取向转变,观众骤减,使杖头木偶生存出现危机。随着许多杖头木偶艺人的相继逝去,表演、制作也是后继乏人,木偶表演人才难以培养,消亡的危险迫在眉睫。如今,一批院团也在积极创新木偶戏,传承人也在不断向年轻人推广这项技艺,希望让它焕发新的时尚魅力。
又美又仙
创新木偶吸引眼球
陕西的杖头木偶其实非常特别,独树一帜,除了艺人的精彩表演外,完美的木偶造型艺术和操作技巧,也是吸引广大观众的一个重要方面。杖头木偶一般偶高1米左右,装有三条操作杆,两条牵动双手,一条支配头部与身躯表演。木偶的头部多用木头雕刻而成(后增加了纸质头),可以根据剧中人物的身份、年龄、性别、性格特征,运用夸张的手法,合理变形,使角色的特征更加突出、鲜明。木偶表演时,既可以由操纵杖头木偶的人自己边舞边唱,也可以由他人在幕后配唱。而且木偶戏可以表现出许多大戏舞台上真人无法表演的高难度动作,如孙悟空的“腾云驾雾”等。
华商报记者探秘陕西省民间艺术剧院幕后,在这里看到了最新的演出木偶,比如白娘子,是纸做的木偶,妆容更精致,服饰更华丽,非常的美和仙,创意很足。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闫毅老师告诉记者,现在的木偶设计更现代,妆容更精致也更传神,符合年轻人的审美。现在的表演方式也变了,很多年轻人会学木偶的各种老技艺,然后融汇到新剧目中。他表示,“我在扬州带学生,全国各地学木偶的孩子都要学一些老艺人的技艺,尤其是陕西的内杆木偶的技艺,他们都想学。我们陕西的木偶演才子佳人特别合适。因为他服装宽大,内杆木偶发挥得更好。”
现年60多岁的闫毅虽然退休,但对木偶艺术的热情不减,情怀依旧,除全力倾注“陕西杖头木偶”的传播外,还在致力于后继新人的栽培和教育。20余名学员在闫毅老师的精心培育下,成长迅速,进步显著。
演出环保题材
真人和木偶同步惊艳亮相
在陕西省民间艺术剧院排练厅,华商报记者看到了正在排练的音乐人偶剧《朱鹮朱鹮》,据悉,这是陕西民艺继《太阳神鸟》《梦森林》《天鹅公主》《丝路精灵》之后的又一力作。故事以发现朱鹮、养朱鹮、抓朱鹮、献朱鹮、放朱鹮为线索,是一部绿色环保的作品,讲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生态、珍爱动物。作品的导演是闫毅的女儿闫娟,她告诉记者,这个题材创新,非常适合当下年轻人和孩子们观赏,“环保题材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同时,舞美、服装、演出风格也很新颖很美。”
闫娟透露,这台节目即将参加第六届中国泉州国际木偶节,“演出时,你会发现演员们穿着和木偶同款的操控服装,非常漂亮,演员和木偶共同出场,这也是非遗传承发扬后的一些新变化。我们希望能让观众更清楚地看到演员是如何表演、如何操控木偶的。”她表示,现在全国的很多木偶演出都采取这种开放式舞台的方式,“开放的舞台会更加新颖、更加生动。我们的木偶演员是按照戏曲演员的标准来培养的,每天都要上形体课,其实木偶演员更难一些,首先演员自己要会表演,才能赋予木偶灵魂,才能通过技能传送给木偶,要求演员要灵活、能吃苦。我从事木偶演出已经30年了,特别希望我们年轻的木偶演员能够不断地出好作品,让非遗的幕后继续放光彩。”
对于非遗传承、杖头木偶剧的未来,陕西省民间艺术剧院孟丁院长也协同老艺术家与年轻的木偶剧演员,为非遗木偶剧推出更多紧扣时代热点的剧目,继《朱鹮,朱鹮》之后,环保系列儿童剧第二部《我是七仔》(暂定名),以秦岭珍稀动物熊猫为主题故事,已经进入初创期。而取材莎士比亚著名剧作《麦克白》,也进入策划研讨阶段,孟院长总结“民艺人”的非遗梦想称:“继续弘扬陕西的民间文化,传承民间非遗,让传统文化滋养现代生活。”华商报记者 刘慧 王宝红
新闻推荐
沣东新城启用智慧降尘抑霾 陕西省首次将该系统应用于道路扬尘治理 对道路扬尘颗粒物浓度最高可降低40%
华商报讯(记者江宁)沣东新城G108国道东侧道路“灯杆智慧降尘抑霾”项目试验段日前顺利完成,此次试验道路总长约1000米,是陕西...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