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今日陕西> 正文

远去的歌声

甘肃工人报 2019-11-13 23:58 大字

曹平

我的家乡是上海,很小的时候随着父母亲去了陕西省宝鸡69#信箱。那时,学校成立了“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其实,就是少儿文艺宣传队。我有幸入选,常参加的节目是表演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我是跟着“露天电影”学会的,那是一个崇拜英雄人物的年代。

有时也会表演些别的节目,比如四个人登台演“三句半”,但合唱一般会保留,老师说观众喜欢。那时我很是不解,唱得很一般呀,比如我吧,自己还不知道自己什么水平吗?

当然,我唱得还是挺认真的。本来节目就少,再不认真,被退出了“宣传队”,作为一名毛主席的“红小兵”很没有面子?再说,合唱人多热闹,多好玩呀。

因为人多,淘气的孩子就会加些小动作。有一次,唱完最后一声,大家举手张开,做一个造型,后排就有人往前排那人的夹肢窝碰了下。于是,歌声还没落地,台上便突然扬起一串银铃般的笑。台下自然就笑倒一片。是故意?还是无意?故意无意自然都不会有人承认,那个笑出声的就挨了老师的批评,虽然实际效果并不差。一群懵懵懂懂的小孩子嘛,观众谁会计较这个。

有一年夏天到71#信箱,就是现在的宝钛集团公司演出,慰问发电厂战高温的工人们。休息室通常放的是一桶汽水,甜蜜蜜的汽水对孩子们有着不可抵挡的诱惑力。记得有个低年级的小女孩便灌了一肚子。通知上台合唱了,上厕所都来不及。于是,当我们清亮的童声还在高音区热烈盘桓时,突然就爆出一个比歌声还嘹亮的声音——小女孩“哇”地哭开了。工人们顿时大笑,虽然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大幕赶紧拉上。我们捂住嘴不敢大声笑,因为小女孩没来得及去厕所。

没想到,这事居然牵累到我。老师很生气,责问女孩为啥不早上厕所,她说是因为要听我讲故事。我的故事同班同学不屑一听。故事的来源是邻居苏州人李兰姐姐家借的“小人书”,插空狼吞虎咽地翻翻。无非就是几本《一块银元》《闪闪的红星》,东拉西扯缀连成篇。演出候场时,掏出来给低年级同学吹一吹,居然也有若干小“粉丝”,颇有成就感。我也挨了批评,并罚停演。

停演就在台下看同学演出,看同学合唱。不是总不明白为啥唱得不怎么样观众还挺喜欢吗?这一看,发现确实有趣。

一般节目人都不多,这大合唱前两排是女生,后两排是男生,人多,表情就多。有的一唱起来老摇头,有的唱到高昂处头也昂着,有的眼光乱飞,好像往台下找人,有的专注投入,望着前方笑意盈盈春风沉醉……

到了领唱环节,同桌刘兆伟从边上跨前一步,站到麦克风前。他个头儿全班最高,浓眉大眼,有人说他长得像样板戏里面的“杨子荣”。他唱的自信满满,抬头挺胸,声遏行云。观众们悄声私语,啧啧称赞,令我羡慕不已。这辈子都不可能有这份荣光!我那时暗暗想。

山不转水转。谁想到呢,这辈子还真有这么一天,我居然也跨前一步,出列领唱。那是三十年后,单位搞年终表彰汇演,每个部门都出节目。我所在的部门合唱了《长征组歌》中的一曲。“雪皑皑,夜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

那一刻,时光倒转,我仿佛回到了“红小兵”,也像刘兆伟那样,抬头挺胸,唱得深情而自信。台下的目光顿时袭来,那是我多年前站在舞台上时从未见过的。虽然领唱只有几句,但那歌声,伴着那些目光,后来常浮现眼前。同事告诉我,不是你唱得多好,但演唱时你那个投入劲儿、那个自在劲儿,还是挺有感染力的。

不禁又想起那次台下看演唱,恍然大悟:观众们到底喜欢啥?不只是一群孩子稚气的演唱,更多或是在那稚气的歌声中,孩子们那种开心、投入、自在的状态。

旋律,可以通往语言到不了的地方,而自信、自在,更可以让这份欢快生出翅膀,超越语言,超越旋律。

新闻推荐

陕西省征集2020年工业转型升级资金项目 将以奖补和贷款贴息方式给予支持

本报讯(记者杨旭)记者从省工信厅获悉,为促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即日起至11月29日,全省组织...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