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气候变化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读《气候改变世界》■陈华文
研究历史有多个切入点,可以从政治、军事、经济的维度展开,也能从文化、艺术的侧面进行。研究历史,无非就是想了解过去的自然世界、物质世界和人类精神世界的脉络走向,从而为现在、未来的发展之路提供借鉴。当前,从气象、生态和环境的角度探索昨日世界,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显学,国内外不少学者付诸行动,出版了不少相关学术著作。其中,《气候改变世界》一书,从全球的宏观尺度,探讨气候变化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人类社会对气候的作用,读之令人深思。
作者布莱恩·费根是剑桥大学考古学和人类学博士,世界知名考古学家,曾任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人类学系教授。《气候改变世界》从历史、生态、环境、文明四个视角,进行叠加式的分析和叙事。关于气候与文明的叙述,作者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重点,针对世界古代历史上重要的气候变迁进行破题。全书分为“历史上的大暖化”“暖化时期”“超级大旱时期”“水山的统治者”“黄河之水”等十三个篇章。每个篇章中,先感性地讲述历史上的气候事件,然后引经据典、用相关数据进行理性研究,最后表明自己的态度。
在科技落后的农耕社会,气候变化直接决定了庄稼收成的好坏。风调雨顺的年月,谷物丰收,人们丰衣足食,社会太平。而在暴雨成灾或者干旱的年份,农业种植就没有好运气了。恶劣气候带来系列问题:人们填不饱肚子,继而社会躁动,最后国家统治动摇。翻看历史不难发现:在气候异常的年代,特别是北方严寒加剧的时候,北方的游牧部落生存受到威胁,就会朝温润的南方进行侵略,寻找生存出路。比如西方“蛮族”与古希腊罗马的战争、北方匈奴与汉朝的博弈,都深深地影响了世界历史走向。
气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推动世界的发展。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崛起,和气候变化有着直接联系。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所在的流域气候不错,雨量充足、水草肥美,辉煌的文明得以发展。后来,除了中国古代文明依然延续之外,其他三大文明古国纷纷走向衰落。究其原因,无一例外都是因为气候越来越干燥、雨水严重不足。虽然还有经济、战争等因素的影响,但气候变化作为主要原因,导致文明走向没落。
气候改变的原因何在,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没有标准答案。作者认为,人类活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古代世界富庶的国家,伴随经济的发展,人口也急剧增长,同时对自然的索取也更加频繁:不断开垦良田养活更多的人口,无数树木被砍伐来修建房屋或生火做饭。自然环境逐渐被破坏,气候开始变得越来越恶劣,造成恶性循环。
古代黄河两岸,肥沃的土地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英国著名学者伊懋可在其生态史专著《大象的退却》中指出,一千多年前,陕西、山西、河南的黄河流域,随处可见大象、老虎、狮子这些大型哺乳动物。后来气候变得异常,黄河沿岸水土流失,导致黄河流域的动物们不断朝南迁徙,比如缓缓前行的大象,就退却到了云南西双版纳的丛林中。这也表明,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后果,是全方位和全覆盖的。
《气候改变世界》第十二章“黄河之水”中,作者分析了黄河流域气候与自然变迁的若干问题。作者认为,唐朝是中国最为强盛的朝代,当时过半的中国人都生活在黄河流域。而唐朝走向衰落,和气候变化有直接关联。盛世唐朝,黄河流域由于乱砍滥伐树木,水土流失严重,加上雨量的减少,农民收成递减。饥肠辘辘的农民不堪沉重的税赋,纷纷揭竿而起,直接加剧了唐朝的分崩离析。
历代以来,黄河流域的气候环境都受到格外的重视。这些年来,科学保护黄河环境、恢复黄河生态,也成为社会治理的重点。作者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地在改善黄河环境生态方面发力,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将来一定会回归其本来的样貌。
随着科技水平的跃升,现在对于气候变化的各种数值做到了精确统计和分析,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懈怠自然、藐视气候。爱自然,关注、重视气候,就是保护我们自身。如果不善待环境和气候,那么在严重的气候灾难面前,我们将束手无策。本书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尽管人类不能决定气候变化,但是人类能影响气候变化。若这种影响是有利的,则对人类繁衍和文明发展有利,反之,酿造的苦果将由人类自己买单。
新闻推荐
11月4日,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月度劳动力调查结果显示,三季度全省劳动力市场活跃,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农民工收入增长就业...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