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今日陕西> 正文

第五章 金银岁月

济宁晚报 2019-11-04 10:17 大字

1、鎏金仕女狩猎纹八瓣银杯

(618—907年)

高5.4厘米,口径9.2厘米,足径4.2厘米

1970年陕西西安何家村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巧匠何稠,是中亚富商的后裔,其故乡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与布哈拉之间。梁元帝承圣三年(五五四年),西魏攻陷南梁江陵,何稠随叔父来到长安。他在北周和隋担任过多种职务,负责制作工艺品和舆服羽仪,入唐后,又任将作少匠。在各个朝代的政治风云中,何稠游刃有余,依靠的是巧思过人、用意精微的技艺。

鎏金仕女狩猎纹八瓣银杯,很可能就是像何稠这样一位有着域外文化背景的匠师与内地同行切磋、争论、妥协、合作的产物。只能容下一个手指的环形柄、多曲三角形的指垫、调皮的勾形指鋬,搭建起典型的中亚粟特风格的身架,决定了使用者独特的手势;或者反过来说,是代代传承的习性,控制着这些点、线、面的位置和走向。在口沿,在足底,以及常常被食指遮挡的手柄外侧,手拉手同步跳动的联珠纹,同样闪耀着异域的光彩。七到八世纪初粟特八棱带把杯上那些坚硬的直线,已被妙曼流转的曲线取代,杯体下部的八瓣仰莲,承托着另一层高起的花瓣,如同这个时代一样,饱满坚实、痛快淋漓地绽放。

细看外壁每个花瓣上,狩猎的男子驰马臂鹰,张弓搭箭,悠闲的仕女低语奏乐,问花扑蝶。这一幅幅小小的画面,次第铺展,仿佛两套多曲画屏被拆分后,又交错组合为一体。低眉俯察杯底,波浪翻腾,从印度神话中游来了一尾长鼻利齿的摩羯鱼。周围冷静的山石,却是一派唐风。

没什么好奇怪的,子曰:君子和而不同。

对着菱花镜,邻家女孩梳起双环高髻,脸上敷粉,口如红樱。长安城中,女子多双眉染翠,她却画了宽而长的黑眉,这是新时尚,正如诗中所说:“一旦新妆抛旧样,六宫争画黑烟眉。”取出小妹剪的花钿,贴在额心,双眉霎时化作花底的叶片。颊上斜红、腮下妆靥,更为这张桃花面平添了几分生动。打开衣箱,衫、裙、帔,是必备的三件套。衫的袖子是绿绢,前后襟为双面锦。锦上的花,细看是饱满的联珠纹。这些来自波斯萨珊王朝的纹样,如今已是齐绾鲁缟常见的品类。一袭高腰曳地花间裙,红白交替。一条绿丝帔帛,是初春的草色。可不要忘了在裙外罩层轻纱,否则,人们怎能读得懂“雪逐舞衣回”“雾轻红踯躅”?

武则天垂拱四年(六八八年),朝请大夫张怀寂买下的一尊仕女俑,复制了这青春的容颜。肌肤以土木替代,衣衫却悉数沿用原有材料。你看腰间那条小小的绦带,它采用“通经断纬”的缂丝技术,交织出富有立体感的花纹。绦带每平方厘米有经线十三根,纬线一百一十六根,至少用色彩不同的八只小梭子在各个局部挖花织成,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缂丝实物。

张怀寂的驼马出开远门,日夜兼程,一直行到四五千里外的高昌城。他的父亲,高昌国左卫大将军张雄多年前安葬于此。而这件仕女俑和其他随葬品,将要奉献给他新近不幸亡故的母亲麹氏,一位出身高昌王族的老夫人。

考古学家取出仕女俑双臂中的两股纸捻。这些废弃的纸上写满了字,每一个字,都与一千三百年前的长安紧紧相连……

3、木身锦衣裙仕女俑

(618—907年)

高29.5厘米

1973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张雄夫妇墓出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博物馆藏

小链子轻轻摆动,羽光花影凌凌乱乱。纵有花间叶隙的玲珑剔透,香囊中的世界也是一片模糊。真担心锁在其中的香料早已狼藉不堪!

唤停佳人的纤步,稳住香囊,从侧面轻启银钩,剖开外层的圆球,才得见内部的种种机关——两层双轴相联的同心圆平衡环,各个部件两两活铆,彼此联动,适时调节,中央半圆的香盂,重心坚定地指向地面。燃香的火星丝毫没有外泄,香灰也沉静地安睡在盂中。

一切都是杞人忧天。

公元四世纪前后辑成的《西京杂记》一书,记西汉长安城中有位名叫丁缓的巧工,制作了一种可放置在被褥中的香炉,“为机环转运四周,而炉体常平”。该书多搜神拾遗,未必是西汉长安的实录,所谓被中香炉,很可能出自想象。但是,在唐人的长安,昔日异想天开的梦境,却变得真真切切,盈手在握。

2、葡萄花鸟纹银香薰

(618—907年)

外径4.6厘米,

金香盂直径2.8厘米,

链长7.5厘米

1970年陕西西安何家村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选自《年方六千:文物的故事》)

新闻推荐

2400人城墙欢乐跑宣传消防

“火焰蓝一起奔跑”活动现场昨天早上,陕西省消防救援总队举办全民消防宣传月启动仪式,这次的主题是“防范火灾风险,建设...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