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谁都能开中医馆到考试才有处方权 从家门口的老中医到“世界的中医” 耄耋老人见证我国中医药事业飞速发展70年
70年医路初心
主办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 华商报社
【开栏语】新中国成立70年来,陕西卫生健康事业取得了飞跃式发展,在医疗服务、疾病防控、综合医改、健康扶贫、科学研究、信息化建设、中医药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70年陕西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既是见证者,又是亲历者。让我们通过他们的讲述来感受陕西卫生健康事业的变化。
【受访者】张学文
教授、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指导老师。首届国医大师,我国著名中医内科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已步入耄耋之年的张学文是本栏目的首位受访者。1949年,他在父亲的坚持下走上了中医这条路,至今已整整70年。他从医的经历见证了我国中医药事业步稳蹄疾的70年。
新中国成立后
首批通过考试获取处方权
“新中国成立之前,整个汉中市没有一家公立中医院,常见的中医诊所都是几个人商量着凑起来开的,我家当时在汉台区开了一个诊所,名叫武乡镇第二联合中医诊所。”张学文说,新中国成立之前医疗机构管理不规范,开设中医诊所不需要审批手续,任何人想开都能开。新中国成立以后有了相关的规定,没有通过处方权考试的人都没有资格看病开药。
1953年,张学文参加处方权考试,当时和他同一批考试的有50多人,他是其中年龄最小的。考试通过后的三年,他一直跟着父亲在家里的诊所行医。张学文说,1956年,政府组织举办汉中专区中医进修班,他好不容易获得了这次机会,也因此开始走向了“学术正规化”。
中医学院最早只有4间房子
师生资源告急
“以前和现在,那绝对是天壤之别。”张学文说,从中医上来讲,现在中医机构比以前多了很多,学习中医、从事中医的人也比以前多了,最重要的是现在中医发展水平提升了很多。“就拿陕西中医药大学来说,最早叫陕西中医学院,只有4间房子,师生资源都极其紧缺。但现在我们已经发展成了一个下设14个教学单位、2所直属附属医院、陕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和陕西医史博物馆的一所医理工文管协调发展的大学。当时我们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到隔壁的公园扯开嗓子背书去了,那个时候背了很多古典的东西。”张学文回忆着上学期间的点点滴滴。
1959年5月毕业时,张学文留校工作。随后国家举办全国首届温病师资班,当时在全国四个地方设了点,学院派张学文去了南京,正巧赶上卫生部要求南京中医学院(现南京中医药大学)编写《温病学》教材,原本计划3个月的学习时间,延长到了8个月。教材编写完成之后才回到陕西中医学院。
中医不仅是中国的
更是世界的
从南京回来后,张学文就一直留在学校从事医教研工作。“我一开始搞温病研究,后来研究中风治疗。当时针对中风研制出了一种药,叫做通脉舒络液,专门治疗中风。后来这个药通过省上鉴定,成为陕西省第一个由纯中药制成的静脉注射液。”张学文介绍,陕西省中医药大学最早没有附属医院,这也就意味着没有临床基地,所以建立附属医院也是当务之急。附属医院的前身是1941年创建的陕西省咸阳县公立卫生院,1961年时叫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1961年5月,经过陕西省人民政府和陕西省卫生厅批准,将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移交给学校作为教学医院,并命名为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从此,中医药大学才有了自己的临床基地。
“虽然这些都是我们学校的变化,但是充分折射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中医药事业、陕西省中医药事业的大发展和大变化。”84岁的张学文感叹自己见证了祖国医学的发展。“国家现在非常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并完善中医药体系。”张学文表示,从国家到地方,已经开始狠抓基层中医药建设,重视疾病预防。“如今中医已经不仅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了。”张学文骄傲地说。华商报记者 王玮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崔福红)10月30日,记者从陕西省生态环境厅举办的新闻发布会获悉,2020年底前,陕西省将完成全省4200个行政村的农村环...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