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今日陕西> 正文

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族音乐的精髓 兼论古筝的发展演变与流派传承

江淮时报 2019-10-25 11:38 大字

郑茜雯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新时代,不难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战胜种种艰难险阻而薪火相传的精神瑰宝,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精神支撑。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国际竞争力中最深厚的软实力,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厚实根基和优势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处世哲学,“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人生境界,“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正心诚意,修齐治平”的品性修养……同样,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民族乐器文化也是这种民族精神的传承。

古筝又名汉筝、秦筝、瑶筝、鸾筝,是中华民族传统乐器中的弹拨类乐器,是独特的、重要的、最古老的中华民族乐器之一。它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被奉为“群声之主,众乐之师”。据统计,目前全国乐器考级人数中古筝仅次于钢琴位居第二位,全国有300—400万人在学古筝,居民族乐器中就学、就业人数之首。 “奔车看牡丹,走马听秦筝。”这是白居易的诗,形容唐代盛世筝乐繁荣的景象,如今古筝等民族音乐的再度兴起也中华民族复兴的一个显著表象。

作为千年遗音,首先得了解一下它的身世,那就不得不提及一个历史故事——《荆轲刺秦王》。当时易水送别之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关于筝起源的一种说法,即高渐离击的“筑”就是现代筝的前身。关于“筑为筝源”的文献,如东汉时应劭所著《风俗通义》“筝,五弦筑身也。 ”再如刘熙所著《释名》“筑,以竹鼓之也,如筝,细项”。但日本学者林谦三撰写的《东亚乐器考》却说“古时的筝、筑都不像后世的筝样,而可能是个棒状的东西,或是将圆竹筒剖为两半的形状”。综上所述,筝与筑密不可分,有着极其接近的亲缘关系。诚然,还有观点认为“分瑟为筝”“蒙恬改筝”,所以筝到底是源于筑瑟还是尧舜时“后夔造筝”等,有待进一步考证。

筝虽然问世时间早于很多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可是由于战乱就渐渐的失传了,仅仅通过个别出土文物和各家的说辞就确定它的前世也是有些许的鲁莽。由于在春秋战国时期筝流行于秦国,成就了筝的第一次辉煌,所以我们又称之为“秦筝”,就以秦筝算起,古筝存世也有2500年历史了。但也有专家指出,“秦筝是一种流派,一种风格,是流而不是源。 ”对于它真正的“源”,我们只能期待后期有更多的文物出土和文献记载来为我们更有力地揭开笼在她身上的神秘羽纱。

疆土的统一,经济的繁荣,无一不促进着艺术文化的进步,而隋唐时期华夏大一统,让古筝又产生了一次飞跃的发展。不仅是宫廷当成国乐演奏,还是文人赋诗时雅兴,或是侯门千金深闺自娱,大众对于筝的追捧当今社会不相上下。甚至在唐朝,筝还经过日本遣唐使东渡到了日本,也演变成日本民族的一种乐器,伽倻国(朝鲜)、骠国(缅甸)、天竺(印度)也都有筝的身影。

制筝工艺与民族文化的一次次融合,促进了筝的形制和纹饰不断改良和变化,有了12弦、13弦等,又有杂乐筝、云和筝等,装饰图案也变得“华文素质、烂蔚波成”。这些变革都赋予“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儒家思想。 “矩制端平”,以筝品喻人品;“端方修直、天隆地平”“雁柱鸾弦十有三”,把筝面小舞台比作天地大舞台,筝弦隆起的天空中,筝柱犹如排列整齐的大雁在飞行,12弦拟十二月份,13弦即再增一闰月;“身长六尺,应律数也”,六律为万事根本;“柱高三寸,三才具也”,三才即天、地、人。

今天,古筝形制已经基本固定下来,最标准规格为21弦S型,长度是163厘米,由筝架一左一右支撑,分为筝首、筝身、筝尾三大部分。发声部位由整块桐木雕成,弦架“筝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动,一弦一音。现代筝已经超越了宫商角徵羽的调式,有了很多不同的调,甚至加入了西方的变音4、7和一些升降音。为克服了指甲长度和韧度所限,以玳瑁、牛角等为原材料制作“义甲”,弹奏时乐声穿透力更强。如此,使得古筝的受众群体大幅度增加,也更开拓了她通往世界艺术舞台的道路。

传统的筝乐早期被分成南北两派,即南筝和北筝。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南北筝的基础上衍生出更多筝派,如陕西、河南、浙江、潮州等流派。正如一代宗师曹正所言 “茫茫九派流中国”,每个流派都各具特色,演奏家们都能兼收并蓄各家所长。

其一,陕西古筝流派。陕西是筝的发源地,但“真秦之声”已经绝响失传,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陕西筝家反复提炼,渐渐恢复了“筝奏秦声”。陕西筝派把陕西人的直来直往,从不拐弯抹角性格通过大指直上直下的演奏方法,以及右手干净利索的按音等,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同时,陕西筝曲风格委婉中多悲怨,激越中多抒情,像《秦桑曲》《姜女泪》等都是极具陕西筝派特色的脍炙人口的乐曲。

其二,河南古筝流派。河南筝曲直接来自民间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主要在河南大调曲子上演变而来,因此河南筝派的音乐风格戏曲味浓厚,每一个音符都铿锵有力、婉转悠扬。闭上眼睛细听,仿佛有一个戏子在舞台上“且听他娓娓道来”,如《苏武思乡》《陈杏元和番》等代表曲目。河南筝不仅曲风偏戏曲,还常常被当做伴奏乐器活跃在豫剧舞台。

其三,浙江古筝流派。浙江筝曲和江南丝竹有着密切的联系,保留其特色,同时又移植了优秀的古曲,如琵琶曲中的 《月儿高》《将军令》等。在演奏风格上,一般节律都比较明快、流畅、秀丽,多用上下刮奏琴弦的演奏技法来模拟小桥流水的声音,也正是这个声音让人陶醉痴迷,很多中国风的电影都有浙派古筝刮奏的桥段,脍炙人口的《高山流水》就是浙江筝派的一大经典代表作。

其四,潮州古筝流派。潮州筝派是中原汉人因战乱南迁后带入广东潮汕一带的古汉乐,有着“华夏正音、中原遗响”的美称。其演奏方法以其右手的流畅华丽、左手按滑音的独特加花奏法,变化细腻、微妙而独具一格,如《柳青娘》《寒鸦戏水》等经典曲目。潮筝曲易学但忌“生硬”,难就难在能不能弹出韵味,弹出想要表达的心境。

除此之外,山东筝、客家筝、江西筝等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就不一一赘述。中国之大、地域之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造就了一方筝,每一块疆土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筝派。

纵观古筝的前世今生,数千年来它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不断地沉淀、发展、创新,因其结构的对称性、旋律的流畅性、节奏的规律性、内容的抒情性,容易感知作品表达出的人生理想、价值判断、艺术追求等,使人心灵得以净化,道德情操得以升华,人格得以完善。作为千年遗音在今世的发声人,我相信我们这一代人一定能奏响中国好声音、谱好中国大乐章,让世界聆听到中华民族的魅力之音、盛世之音!

新闻推荐

省人社厅、省总工会举办全省骨干调解员培训班

本报讯(白雪)10月23日,由省人社厅、省总工会首次联合举办的全省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骨干调解员培训班在陕西工运学院正式开...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