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今日陕西> 正文

坚守安全底线 牢记监管使命 陕西省电梯安全监管步入新时代

三秦都市报 2019-10-22 01:47 大字

电梯是人们接触和使用最频繁的特种设备,是老百姓“出门第一步,回家最后一程”的安全保障,具有不可替代的公共属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电梯总量快速增长,电梯安全面临新的考验。

近年来,陕西省在加强电梯安全监管工作中,坚守安全底线,牢记监管使命,确立了“守底线、保安全、强监管、抓落实”的工作目标,创造性地将电梯安全监管与科学管理完美融合。

监管现状基本形势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截至2019年6月底,全省电梯保有量已达17.4万余台,且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在递增。其中15年以上的老旧电梯增至0.56万台以上。

随着电梯数量的日益增多,电梯生产、使用、维护、检验等环节与电梯安全风险之间呈现出多环节、多链条、多部门交织的复杂性特点,人机矛盾突出。从近年来陕西省电梯安全整体形势来看,主要面临着三方面的难题和挑战。一是老旧电梯更换难的“尴尬”问题,二是维保单位不规范“乱象”问题,三是电梯“所有权”和“永久管理权”真伪难辨的“困扰”问题。这些问题导致老旧电梯故障频出,日常维护保养流于形式,主体责任落实边界不清,甚至出现监管盲区,成为电梯安全的潜在风险。原有监管手段已经难以满足监管需求。如何在新时代实现祛除监管的盲目性、无序性、应急性,切实增强安全监察的精准性、科学性、常态性?

多措监管创新服务

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省市场监管局坚持安全发展理念,树立让监管跑在风险前面的思想意识。充分认识到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和不到位、不清晰、不合理的安全管理之间的矛盾,积极探索创新模式,坚持多元共治,综合施策,推进标本兼治,齐抓共管,着力提升监管能力,全力筑牢安全防线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第一,在日常工作中准确把握监管与服务的平衡点,正确理解服务与监管的关系,保障电梯安全是共同的目标,帮扶企业提高思想认识,使其在落实电梯安全方面由被动执行向自觉落实转化,共同防范风险。2018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陕西省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三章第17条规定“电梯使用单位对电梯使用履行安全管理义务、承担安全责任。电梯使用单位及其负责人对电梯运行安全负责。”省市场监管局充分利用全省96333电梯管理平台,对全省电梯安全状况每月通报一次,做到知情、解惑、通报、惩处相结合。第二,省市场监管局针对陕西省部分电梯使用登记标志损坏、丢失、不张贴、安全使用说明宣传栏掺杂不良广告、使用登记标志与电梯设备不对应等现象,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电梯相关标志信息张贴的通知》,进一步落实规范了企业主体责任。第三,落实监管责任,积极构建“责任+特设”的监管模式,紧抓“事前预防、事中监管、事后处置”的监管环节,加强执法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实施惩治处罚、关闭取缔、联合惩戒措施。

今年来,先后通报了陕西华电杨凌热电有限公司电梯故障维修造成1名维保人员死亡和西安中铁尚都城17号楼电梯对重块坠落等多起典型案例,达到了“只发一次,触动一片,处罚一家,警示万家”的效果。按照“不放过一个漏洞,不留下一个盲点,不能有一个疏忽”的要求,对突出问题重点整治,重点监管,重拳打击,形成强大威慑力,最大限度消除了不安全风险隐患。截至今年8月,陕西省电梯安全运营基本平稳,未发生较大伤亡事故。第四,顶层设计科学化监管。通过信息化监管的顶层设计,正在逐步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平台,充分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提高科学化监管能力。

平台共建+智能安全

省市场监管局坚持政府主导,企业社会多方共治,努力实现管理的服务“全开放”,群众办事“零跑腿”,服务共享“贴身化”,平台共建“社会化”。

运用科技监管,以科技建设为手段,构建“科技+特设”的监管模式,运用“智能+安全”“大数据+安全”的理念,投入300多万元建成了“数据现时、监管实时、应急及时”的特种设备(电梯)全过程监管信息平台。同时,积极发展电梯“物联网+服务”监管模式,该模式实现对电梯运行数据的实时监控,使用单位更加规范有效地对电梯进行现时管理,维保单位根据运行实际需求及时进行保养,为按需保养打下了良好基础。在西安高新区高科物业,记者体验了西安天天向上科技提供的电梯物联网系统。该系统由智能终端+传感器、电梯物联网智慧监管服务平台、移动APP和公众号构成。主要面对政府监管部门、电梯使用单位、维保公司、社会公众四类用户提供服务。可实现电梯运行状态的全天检测,维保作业监督,应急救援补助,通过系统位置服务,实现了电梯和人员精准定位,平台提供远程智能巡检,支持实时视频和语音双向传输,对于被困电梯人员起到减少恐慌,避免因为恐慌而造成的二次伤害的作用。该系统同时具备困人监测与实时报警,做到了应急事件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解决。从系统自动检测到困人事件发生到完成人员脱困的时间由原来的21分钟缩短到9.7分钟。救援过程中的最佳救援路径规划、应急救援全程跟踪、事件回溯,实现了让应急救援更有成效的人本思想。

针对电梯安全质量责任链条长、责任追溯难;物业与业主、所有与代管、维保费用与大修基金的关系不清晰,造成责任混乱、经费欠缺和电梯的维修困难等问题,省市场监管局指导西安市从去年开始着手施行“电梯养老保险项目”。电梯养老保险是指为提高电梯安全管理效率,将电梯从日常使用过程汇总的零部件维修更换大修改造,到老旧后的置换更新全生命周期管理成本和费用支出通过保险合同的约定转嫁给保险机构的保险机制。该机制一是解决了管理者因电梯导致的第三者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二是解决电梯日常零部件的维修、更换费用;三是解决了电梯达到报废条件且无法修理,必须进行置换或改造的费用,避免了物业与维保单位之间扯皮、推诿的问题,保证电梯能在出现故障后获得及时维修。

坚守底线牢记使命

“放管服”是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运用到电梯安全方面,就是在日常工作中准确把握监管与服务的平衡点,正确处理服务与监管的关系,在服务中促进监管,在监管中体现服务。在以后的监管工作中,市场监管部门将发挥好电梯行政监管与技术监管的作用,一方面在法规政策告知、隐患排查、检验检测、技术指导、排忧解难等方面给予企业以全方位的服务。为了保障电梯安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使用标准,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风险防控链条,帮扶企业提高思想认识,规范电梯生产、经营、使用、维护等相关单位行为,保障电梯安全,使其在落实电梯安全主体责任方面由被动执行向自觉落实转化,共同防范风险;另一方面,服务监管,坚持底线思维。对于一些企业在生产、销售、使用、维保、救援等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严肃依法处置,绝不姑息。每月对全省电梯应急处置情况进行综述性分析,通报典型案例,发出月度安全提示,明确责任定位,提高研判能力。坚持“先服务、后监管”“宽服务、严监管”“边服务、边监管”的原则,专门下发了文件,取消了原省质监局《关于外省电梯安装改造维修维护保养单位在省质监局备案的通知》,进一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缩短企业开工时间。通过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打造监管部门与社会各界共同保障电梯安全的氛围。

文/本报记者和平图/任明刚

新闻推荐

陕西省财政10亿元助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申东昕)近日,省财政厅会同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了《陕西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专项奖励资金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