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气才有底气
姚骏骊
作为一名普通的媒体从业者、文艺工作者、文化推崇者,我认为投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文化自信的主战场,首先要解决好文学创作“接地气”的问题。
接地气,就是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做到。不少人坐在办公室或书房里搞创作,不去了解最基层的真实情况。可以想象,这样的文字如芦花,似蒜皮,像玻璃球,空洞、无趣、乏味,让人读了没精神、削意志、想打盹。这样的作品肯定不受人欢迎。
接地气,就是沾泥土、挂露珠、冒热气、有温度。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几年来,社会发展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写的人物和故事不计其数。常去城乡基层转转、田间地头看看、百姓中间谈谈,就会发现人民群众最关心什么、需要什么、向往什么,才能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人间真善美、讲好陕西好故事、传递时代好声音。
接地气,就是揣骨气、怀正气、有底气、聚人气。在如今信息时代,电脑越来越普及,再加上手机智能化,获取资料特别方便。不少人急于发表作品,在网络上东拼西凑,写出的东西成了“四不像”。我们唯有坚持原创,把文人的骨气、社会的正气、自己的才气等元素加以发挥,写出好作品,才能影响他人、受益大众。
说白了,接地气指的是文艺工作者的态度问题,有底气说的是能力和方法问题。只要我们心里时刻有人民情怀,有善良之心,文人的情结、情愫、情感才有赖以生存的土壤,作品才能受到大众的认同,才能为繁荣陕西省乡村文艺创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赖雅芬)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脱贫攻坚精神,集中力量攻克突出问题,确保如期全面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10月9日下午,...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