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美丽渭化新画卷
——陕西渭河煤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环境治理纪实
渭化集团生产装置区
生态文明周刊开展“渭化开放日”活动
环境质量检测员
渭南日报记者郑直
有这样一组数据:2012年之前,陕西渭河煤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冷却塔主要利用电机驱动风车进行强制通风,蒸发散热,年耗电约1494万度,一年下来仅电费一项花费近800万元。如今,将原有的电机驱动风机的方式改造成循环水回水驱动风机的方式,年耗电不到原来的八分之一,节约电费600余万元。
虽然,这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而这个运算结果却凝聚着这个公司在节能减排、改善环境、绿色发展方面的集体智慧和心血汗水。
曾几何时,在众人的眼里,化工企业就是环境污染的代名词,一度成为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坐落于渭南高新区的陕西渭河煤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渭化集团”)以“绿色”为发展关键词,按照“源头控制、过程管理、末端治理”的思路,坚持“践行社会责任,打造绿色企业”的环保理念,通过持续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绿色制造、实施清洁能源生产、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等一系列“组合拳”,走出了一条高质量的绿色发展之路。
形成共识:善谋“绿色发展”大棋局
渭化集团是陕西省“八五”期间建设的以西部优势煤炭资源为依托,按照“沿链递进、滚动发展”的思路,采用新一代洁净煤转化技术,以尿素和甲醇为主导产品的大型煤化工企业。目前,已形成了优质氮肥、清洁能源、高纯气体、煤化工助剂等四大类10多个品种的产品。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渭化集团建立初期,同国内所有行业企业一样,因为技术条件有限,集团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
“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吗?”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真的无法兼得吗?”
“企业发展就只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吗?”
……
随着全社会对于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一连串的问号也接连不断地涌进渭化集团决策人的脑海中。
“不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必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改善的和谐发展……”渭化集团领导班子以对企业和社会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毅然提出绿色发展理念。
抚今追昔,渭化集团董事长郭建功心中感慨万千,他娓娓道来的经历,让人回到了“渭化人”那段绿色发展大讨论的岁月。
在如何对待环境治理的问题上,当时渭化集团内部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化工企业冒点烟有点味,在所难免。有的人说,环保治理投入大、收效慢,得不偿失。“重生产、轻环保”的思想倾向占了主流和上风。随着形势变化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渭化集团对环境治理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领导班子成员逐步认识到,污染问题不解决,集团就难以生存,环境治理不达标,集团就无法发展。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一项光荣而崇高的事业,只有扎扎实实地搞好环境保护,才能不断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
认识上的统一,渭化集团为做好环保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为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环保意识,渭化集团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环保教育,从增强职工的环保意识入手,多次举办“环境图片展览”“环保知识竞赛”“环保治理活动月”等活动,定期组织职工观看环保录像,印发宣传学习材料,邀请专家举办环保知识讲座。通过宣传教育,“渭化人”认识到,环保工作与集团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如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集团必然面临限产、停产的危险。
“实践告诉我们,集团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坚持清洁文明生产,在发展中注重环境保护,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求得更大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郭建功的一番话道出了“渭化人”的共识。
“渭化人”正是靠这种共识,妥善处理环保与生产、环保与发展的关系,把环境保护贯穿于生产、技改和项目建设的全过程,集团上下形成了人人关心环境、人人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走出了一条增量不增污、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道路。
技改工程:铸就“绿色渭化”新品质
认识上达成共识,这仅仅是打赢“绿色持久战”的第一步,装备上不过硬,技术上不过关,那么,“认识”就成了水中月、镜中花,变成了美丽而空洞的设想。
技改工程,是化工企业进行环保治理、改善环境的重中之重,关键所在。
“多年来,我们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技改、一手抓治理’,每年都拿出相当数额的资金用于环保治理,而且投入的资金量逐年递增,已累计投资3.15亿多元,建成环保治理设施30余套,安装设备430余台,增产不增污在我们集团变成了现实。”说起如何打赢“绿色持久战”,渭化集团总经理张增战掰着手指头为记者算了一笔“投资账”。
细数这个“账本”,似乎每一页,都在诉说着渭化集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能源安全高效清洁低碳发展,都在倾诉着他们在求索、奋斗与发展交织辉映中的铿锵前行。
烟雾升腾,随空弥漫,远远望去,景物若隐若现,灯光昏黄如豆,让人如临仙境。这不是对蓬莱仙境的描写,而是市民对昔日渭化集团一处景象的生动描述。
其实,市民有所不知,大家看到的“渭化仙境”来自于渭化集团的凉水塔,冒出来的“烟气”亦不是常人认为的废气,而是水蒸气。在冬季,水蒸气遇到冷气后,就形成了大家见到的烟雾缭绕的“仙山楼阁”。
随着国家对环保工作越来越重视,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越来越浓,如何突破环保工作的瓶颈,成了摆在“渭化人”面前的一道难题。2012年,渭化集团成立技术改造项目组,汇集集团技术骨干开始向这一世界环境难题攻关。他们自筹资金1亿元,实施锅炉烟气除尘脱硫脱硝改造项目。2015年9月,渭化集团再次筹集资金8000余万元,对3#、4#、5#锅炉除尘脱硫系统进行改造,并于2016年6月全部完工,通过环保部门验收。为了彻底解决锅炉氨法脱硫造成烟气拖尾的问题,2018年又投资4400万元,对1#、2#锅炉实施脱硫除尘一体化改造,彻底解决了烟羽过长的问题。
锅炉的改造属于从源头上控制废气,那么末端产生的废气如何治理呢?“渭化人”潜心研究,对症下药,大力实施超低排放提标升级改造和烟气除尘脱硫脱硝改造工程。
获得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技术进步一等奖”的尿素造粒塔粉尘治理项目,见证了渭化集团环境治理的决心和实力。
为了能进一步降低尿素粉尘,造福周围居民,渭化集团积极开展尿素造粒塔粉尘深度治理调研和技术交流,并于2018年11月确定了选用水洗加除雾技术的治理方案,今年1月开始施工,9月初开始投入使用。
采访期间,记者见到了这座高达96米、红帽灰身的造粒塔。
“咱们现在看到的都是水蒸气,粉尘都被吸收处理掉了。”安全环保部技术员张洋告诉记者,该项目不仅完全达到甚至超过了粉尘含量≤20mg/Nm和氨含量≤20mg/Nm的国标排放标准,同时,其有效成分被吸收转换为尿素成品,排放的水蒸气可为大气增湿,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锅炉烟气除尘脱硫脱硝改造和尿素造粒塔粉尘治理项目,仅仅是渭化集团能够打赢“绿化持久战”的两场战役而已。安环部副部长王晓飞告诉记者,为了不断提高废水排放标准,增加废水综合利用能力,该集团2016年投资近7000万元,建设了新增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装置,投用后公司新鲜水用量和废水排放量均可减少300多立方米/小时。同时,2018年投资500万元,对硫回收排放尾气实施了技术改造,将尾气送至锅炉脱硫系统进行深度处理后排放,实现了硫回收装置现场含二氧化硫尾气零排放。
张增战说,以技改工程建设带动环保项目建设,以环保项目建设促进技改工程健康运行,技改工程和环保项目之间的良性经济循环,不但使经济得到了跨越式发展,而且使环境污染从源头上得到了控制。
综合整治:创建“绿色家园”树形象
徜徉在渭化集团厂区,宽阔平坦的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芳草如茵,鲜花怒放;高大整洁的厂房前,各种安全标志简洁醒目。办公楼走廊两边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幅幅图文并茂的宣传牌,浓郁的人情味和深刻的寓意,不时吸引人们驻足观赏,各种警句牌时刻提醒着员工注意安全,“麻痹点燃事故导火索,谨慎铺就人生安全路”“按制度执行、照标准作业”……
在渭化集团领导班子心中,集团环境面貌的彻底改变,不仅在于强化环保治理,还包括厂区环境的美化。
对如何治理跑冒滴漏、改变环境面貌,郭建功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说:“厂容厂貌、环境卫生是企业素质的外在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渭化人”在搞好生产经营的同时,牢固树立“绿色家园”的理念,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巩固提高。治理污染与美化环境并重,室内室外同步进行,达到并保持了“清洁文明厂区”标准,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生产车间里,设备设施摆放有序,不见浓烟滚滚、灰尘满天,只见整洁规范。休息室里,《西部煤化工》《渭化文联会刊》《渭化安全文化手册》等期刊在职工手中传看,企业文化、发展理念、安全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加强。在值班室,各项环保规章制度制定完善,保障了环保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在各个生产区域,按照“因厂制宜、切合实际、分类指导、一厂一策”实行环保分片,责任到人,层层抓落实,层层严把关。
在环境治理重点区域,成立的环境监测小组,实行“日监测、周通报、月总结”运行机制,做到随时监测检查、随时治理整改。
在会议室,不定期地举办专题报告会、研讨会、知识竞赛、成果展览等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地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转变了广大员工的环保观念,统一了思想认识,真正做到了“人人关心环保,人人支持环保,环保工作从我做起”……
自己动手,义务劳动,改善生产工作环境。渭化集团组织干部职工参加义务劳动,改善生产工作环境。先后投入100多万元,硬化地面1万多平方米,种植草坪两万多平方米,建花坛20多个,厂区可绿化面积绿化率达到95%以上,为职工创造了良好的生产工作环境,提高了文明创建水平。厂区内绿树成荫,各种景点相映生辉,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一座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郁的现代化生产厂区呈现在世人面前。
蓝天为卷,白云为诗。“实践充分证明,环保治理工作不仅是政治任务、民心工程,更是集团的基础工程、效益工程,抓好了就能解放生产力、形成竞争力。”郭建功踌躇满志地说,今后他们将持续开展环保治理工作,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各项工作之中,通过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绿色企业创建等举措,促进环保节能工作上台阶,以优异的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关颖)25日,记者从省残联了解到,省通信管理局、省残联近日联合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视力、听力、言语残疾人信...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