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创新之犁开拓高质量发展之路
农业科技报社全媒体记者 胡小卫
杨凌,因农而生。成立22年来,杨凌示范区牢记国家使命,立足陕西、面向旱区、服务全国,在科技创新、示范推广、种业发展、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支撑和引领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杨凌示范区抢抓机遇,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以“十大攻坚行动”为抓手,着力推动杨凌提质升级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示范区“升级版”。
依托科研平台打造农科创新城市
2018年国务院下发的《批复》中,明确提出“支持杨凌示范区依托区域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面向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创新的国家级科研平台”。近年来,杨凌依托省部共建的体制和区内两所大学雄厚的科教资源优势,建设了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在促进农业领域资源集成、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中贡献了“杨凌力量”。
小麦条锈病是世界小麦生产的主要公敌之一,面对这一重大课题,担任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康振生教授,顽强攻关30年,破解了被称为“小麦癌症”的小麦条锈病防治难题,为保障粮食安全贡献了力量;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仑提出的作物对多变低水环境适应性的科学概念,为推行节水农业提供了有力根据。而这些成就的取得,只是杨凌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创新科研平台建设中的一个缩影……
截至目前,科技部在杨凌示范区建设了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凌农业生物技术育种中心等9个国家创新平台。近五年,杨凌累计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878项;杨凌示范区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杨凌将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进一步发挥现有科研平台在科技资源、人才、项目、资金等方面的集聚作用,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及区域经济发展,为服务旱区农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打造“种业硅谷”筑梦种业强国
创新是力量之源,种业是农业之基。今年4月,在杨凌揉谷镇石家村,164个油菜品种的“五彩油菜花田”竞相绽放,展示了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分别在油菜杂交利用和油菜遗传育种方面的新成效;同样,在祖国最南端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海南南繁育种基地,玉米长势喜人。
随着区校融合发展的不断深入,杨凌示范区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近五年,新增科技成果和专利申报5000多件,每年审定登记动植物新品种超过30个。“西农979”小麦新品种累计推广超过1亿亩;“秦优7号”油菜出油率达到48.6%;“陕单609”玉米创造了陕西玉米亩产最高纪录;“瑞阳”“瑞雪”等苹果新品种,有望成为北方苹果主产区更新换代的主栽品种……
如今在杨凌,围绕打造中国“种业硅谷”目标,杨凌示范区已初步建成杨凌种子产业园,聚集各类种子企业26家,种子年交易总额约6亿元,占陕西全省年交易量的1/3。成立国家(杨凌)旱区植物品种权交易中心,累计完成品种权交易176项,交易额突破1.8亿元。
新闻推荐
《伟大的转折》剧照剧组供图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近日举办的“我爱你中国——优秀电视剧百日...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