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今日陕西> 正文

辉煌贡院今不在 童趣童乐亦添彩

西安日报 2019-09-19 05:12 大字

闹中取静的贡院门街景。

■记者杨旭文/图

西安有武举考试场所“习武园”,与之对应,自然也有文举考试场所,即被广为周知的贡院门。进西门,沿着西大街北侧走上不远,稍加留意就能看到一条被树荫笼罩着的短小巷子,路口正中的绿化带上立着墨绿色的路牌,这便是贡院门了。

《西安地名故事》记录,贡院门南起西大街,北至西举院巷,长约150米,开拓于明景泰年间,因是陕西贡院正门前大街而得名。也因为陕西贡院,这一带街巷名大多都源于此,贡院门以北有东、西举院巷,得名即因贡院考取举人俗称“举院”。有趣的是,此处还有条名“早慈巷”的小巷,是因当年贡院为防止考生越墙舞弊,便在墙头插满枣刺,而被老百姓俗称“枣刺巷”,后来才被雅化为“早慈巷”。

在封建王朝,凡是献给皇帝的物品皆称贡品,唯贡院是向皇上进贡贤才,所以,“贡院”即指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贡献给皇帝或朝廷。据考证,当时,此处有一座高大的牌楼,上书“陕西贡院”,两旁的石坊上分别题有“明经取才”、“为国求贤”,贡院内建筑群密集、气势宏伟。曾有外国学者在西安考察后详细描述了清代陕西贡院的内部格局:贡院大门如同龙门,两侧立有牌楼名为“腾蛟”“起凤”;贡院内屋宇“层层相连,檐椽相望”,其中心建筑是“明远楼”,楼高三层、飞檐攒顶、八面开窗,站在楼上可以对整个贡院一览无余;此外还有瞭望楼、精白堂、至公堂、卷棚以及近万间号舍,就连茅厕都有百余所。

明清数百年间,陕西贡院是西北万千读书人企图通过科举考试“跃出龙门”的地方。据说,乾隆二十五年,三年一考的科举本应晚些才到,但因皇太后七旬大寿特设了恩科,天下才子才得以提前参加科举。这年,韩城才子王杰在陕西贡院一展才华踏入举人之列,后入京参加殿试,成了清代陕西籍的唯一一名文状元。

随着科举制度的终止,陕西贡院也逐渐褪去神圣职能,曾经的恢宏气势最终也没逃过岁月的消磨,但其建筑还保留了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小的时候,就住在学子考试的小号房里,面积大约七八平方米。”今年79岁的郭红霞说,后来,随着城市改造的推进,这些老建筑逐渐被拆除,据说贡院门拆迁时还曾发现一块贡院石碑,但不知后来保存于何处。

虽紧邻西大街,但闹中取静的贡院门处处透露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两旁饭店、商店、服装店、药店林立,支撑起了此处居民的一日三餐和四季所需。站在街口会看到,路中央有一排绿化带,隔开了两个方向的车道。郭红霞告诉记者,街道原本只有现在的一半儿宽,后来改造的时候拓宽了一倍,但考虑到这些树木基本都是解放初种下的,非常古老,便没有砍掉,从而形成了如今的景象,也算是贡院门发展变迁的一处见证。

西门附近,因有西安儿童医院、儿童公园等地而与“儿童”关系紧密。据考证,如今的儿童公园便是明清陕西贡院的一部分,最初被称为“花圃”,即贡院里的花园。上世纪20年代,花圃被改建为“建国公园”,上世纪60年代,“建国公园”被改为儿童公园。“小时候,我们经常在儿童公园里玩儿,有滑滑梯、哈哈镜……还有一些石马、石狮等,听说是以前贡院的东西。”郭红霞说,退休后,她经常去儿童公园散步,公园里嬉戏打闹的孩子总让她想起儿时在此玩耍的经历,那段时光足以承载值得回忆一生的童趣。

“现在,儿童公园里还有一个刘文学的人像雕塑,每年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很多小学生都戴着红领巾到儿童公园纪念他,学习年仅14岁的他为维护集体利益被迫害的先进事迹。”66岁的老居民段莉告诉记者。依照她的指引,记者到儿童公园看到了栩栩如生的刘文学雕塑,不时有路过的孩子上前了解这位意气风发的少先队队员的英勇事迹。

如今,走过贡院门的人们或许只会在看到路牌的一瞬间想起这里曾经的辉煌,也或许连这一瞬也不常有。但这又有什么呢?公园里传来的儿童嬉闹玩笑声,不也是另一种直抵人心的不同凡响!

新闻推荐

跨界合作 强强联手 陕历博与陕西地矿集团共建“对外合作办公室”

为进一步深化馆企之间的合作,9月17日,由陕西历史博物馆与陕西地矿集团共同发起的“对外合作办公室(馆企合作联合办公室)”正...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