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谁登上了鹳雀楼
□新时报记者 徐敏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登鹳雀楼》是妇孺皆知的唐诗名篇,它的普及度甚至不亚于李白的《静夜思》。细品起来,这首诗前两句对仗工整,用词色彩明朗疏阔,勾勒出一番宏大悠远的意境。后两句语言不晦涩艰深,却讲出了一个通俗的哲理,还切合了“登楼”的主题。即便是放在最优秀的盛唐诗歌之中,这首明朗厚重的小诗也格外引人注目。仅凭这首诗作,作者就可以在盛唐诗人中占有一席之地了。
通常人们都知道这首诗是王之涣所作,并且认为这是既定的事实。殊不知其实这首诗到底是不是出自王之涣之手,还确实大有可推敲之处。王之涣是盛唐诗人,大约和孟浩然同时代。略显奇怪的是,这名大诗人在《新唐书》《旧唐书》中均没有传记,只有《唐才子传》中有一段简略的记载,说王之涣为蓟门人。唐人靳能所作《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太原王府君墓志铭并序》记载,王之涣“本家晋阳,宦徙绛郡”,则晋阳(今太原)为其原籍,做官时居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他少有侠气,年轻时“击剑悲歌,从禽纵酒”,科举考试不顺,曾经各处拜访名士。墓志铭说他卒于天宝元年(742年)二月,享年55岁,推之可知生于武后垂拱四年(688年)。此外除了零星的野史记载,王之涣的生平资料非常匮乏。
如果算上《登鹳雀楼》,王之涣至今所存诗作仅六首,包括广为人知的边塞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不过,虽然所存诗作甚少却首首都是精品,尤其是他的七绝,可以和“七绝圣手”王昌龄相媲美。从现存诗作中可以看出,虽然王之涣绝对有写出《登鹳雀楼》的水准,但到底是不是出自他之手,仍然有待商榷。
从现存史料中可以得知,这首诗在盛唐时期就不止一次被人提及,五代时期也是如此,但是没有一条史料记载说这首诗是王之涣所作。王之涣第一次被冠之以该诗作者的史料,出现在北宋前期李昉等文人编的《文苑英华》。至于王之涣在何时、何地、何种心境下写出这首诗等背景资料,却没有记载。李昉的时代距离王之涣已经过去了两个半世纪,并且鹳雀楼也曾重修过,所以信息来源不可能是楼上的墨迹这种可信的第一手资料。排除了这种可能,李昉最大的可能是不知转自何人何时的手抄本。
距离诗歌所作时代越近的史料更可信。和《登鹳雀楼》差不多同时代的唐代文人芮挺章编的一部《国秀集》,收入了开元天宝时期90位诗人的220首诗作,流传至今的版本有少数流失。不过另有史料所载,这本书流传到元代时还是完整的。《国秀集》可以算是盛唐时期的一部严谨的“当代名诗选读”。就是在这本书里收录了署名为朱斌的一首《登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重楼。”这时候收录的这首诗,后世流传的“一层楼”还是“一重楼”。然而,宋代李昉的名气更大,他的《文苑英华》也流传更广,所以后世人大多默认了李昉的说法。明、清两代仍是主王之涣说居多,稍有变化的有两点:一是明代学者曹学佺在《石仓历代诗选》卷46中收入朱斌的《登楼》;二是《全唐诗》的编者态度比较客观,二说并存,卷203收入朱斌《登楼》,下注:“一作王之涣诗。”卷253收入王之涣《登鹳雀楼》,下注:“一作朱斌诗。”
近些年,学术界又出现一些考证《登鹳雀楼》作者的声音。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李裕民旗帜鲜明地认为,这首诗的作者毫无争议应该正是布衣朱斌。他在《千古名诗原作者考辨》一文中认为,朱斌乃是一介布衣,不存在“巴结”编者国子生芮挺章的可能,而所选朱斌的诗也仅一首,也排除了错编的可能。另外,《国秀集》中也收录了王之涣的三首诗作,包括两首《凉州词》和《宴词》,这也客观证明了芮挺章不可能“张冠李戴”。还有一个证据是,《国秀集》在唐朝流传时,王之涣虽然刚去世不久,但是他的家人都健在,和他有过唱和的诗人高适、王昌龄也在世,如果他们看到芮挺章把王之涣的诗作错写上朱斌的名字,没有理由不指出来。李裕民认为,这些论证都说明此诗作者是布衣朱斌无疑。
虽然在学术界,《登鹳雀楼》的作者究竟是谁尚无定论,我们能够反复吟诵和品评这首诗,就是对他最大的尊重了。
新闻推荐
陕西省将编制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建设规划及相关技术标准 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设施建设
本报讯(记者朱雪娇)为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建设要求,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加快陕西省垃圾分类...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