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今日陕西> 正文

八月流言榜 陕西省科协支持 省科协宣传调研部、陕西科技报、陕西省科普宣教中心联合发布

陕西科技报 2019-09-03 10:14 大字

流言:防蓝光膜能阻挡蓝光伤害。

真相:随着LED照明产品的迅速发展,显示屏带来的蓝光危害也更加被消费者所关注。很多人选择给手机屏幕贴上一层防蓝光贴膜。防蓝光膜真的能阻挡蓝光伤害吗?

所谓蓝光危害,即指人眼受到波长介于400-500纳米的辐射后引起的光化学作用,可能导致视网膜损伤。研究表明,手机贴膜、眼镜等防蓝光产品的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防蓝光产品只有采用针对性过滤蓝紫光的有色材料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但这种材料会导致屏幕或眼镜加上一层黄色滤镜,在实际使用中会造成不便。而现在市面上大多数防蓝光产品采用的是透明材料,一般也只能阻挡约一半的蓝光危害。实际上,生活中的很多防蓝光产品是非必要的。手机屏幕和电脑屏幕的亮度有限,因此其难以产生较强的蓝光危害,也就没有必要采取防护措施。

流言:生的食物比做熟的食物更营养?

真相:加热的确会造成蔬菜中维生素等营养的损失,但通常做熟的蔬菜,人们的食用量比较大,可以弥补营养素的缺失;其中西红柿红素、类胡萝卜素等,反而是在加热后,才更容易被我们吸收利用,所以不是生的一定比熟的好。

而对于肉类、豆类等蛋白质含量较多的食材,还有谷物等淀粉类食材,加热能使其更好地被消化吸收,而且通常也美味很多。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充分加热可以杀死有害细菌、降低农残,从食品安全角度考虑,做熟也会好一些。当然,如果能保证食材卫生,偶尔想换换口味,或者已经习惯了生食,色拉、生鱼片,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流言:鲜奶比常温奶营养高。

真相:很多人认为超市常见的常温奶一放就是半年,不如鲜奶营养价值高,真是这样吗?

其实,鲜奶和常温奶最大的不同就是杀菌方式不一样。巴氏杀菌(63℃-85℃)生产出的是鲜奶,超高温杀菌(132℃)生产出的是常温奶。诚然,巴氏杀菌温度低,鲜奶中的一些营养会破坏得更少,但牛奶所提供的优质蛋白质和钙几乎不受高温影响,其他营养素虽有差别,但差异也不大。因此,鲜奶与常温奶的营养价值的区别并不大,在日常选购时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价格、便利性等来选购即可。

流言:饭菜要放凉后再放进冰箱。

真相:夏天天气炎热,吃不完的剩菜剩饭肯定都要放入冰箱,在我们的印象中,好像一定要等食物放凉才放。但要知道,放凉的过程正是细菌繁殖的大好机会,尤其夏天,更可能会以成倍的速度增长。而且,我们一般都是在吃完饭后才会打包食物,这时候的温度已经降低很多,只要不是太烫,直接放进冰箱,影响并不大。另外,放进冰箱的食物还是尽早吃掉,避免养分的流失和细菌的繁殖。

流言:在台风来袭时,我们在窗户上贴米字形胶带,这样可以防止窗户被打碎。

真相:玻璃上贴胶带这个做法由来已久,在二战时,人们就习惯于在窗户上贴胶带,用来防止炸弹波把玻璃打碎。但是当时使用的玻璃面积都比较小,也很薄。现在的玻璃更大,而且质量也更好。有一档节目,专门在风洞实验室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贴米字形胶带和井字形胶带,反而会使玻璃的承压能力变差。口字形胶带相比前两种稍好,但是与不贴胶带相比承压能力也没有明显提升。

这个节目甚至做了一个终极实验:把整个玻璃贴满胶带。结果显示,贴满胶带的时候玻璃的承压能力也没有不贴胶带的时候好。

贴胶带没用这个结论还有许多权威机构支持。例如美国大气与海洋局也曾发布警示:不要在台风天在玻璃上贴胶带。因为会浪费胶带,清除胶带也很费力气,对玻璃的承压能力并没有多少帮助,无助于防止碎玻璃飞溅,还会在玻璃破碎时本来可以小块散落的玻璃变成大块,增大对人的伤害。

流言:吃饭咬舌头是因为馋肉。

真相:很多人认为吃东西咬到自己的舌头是因为太想吃肉了,所以“饥不择食”。那么真的是这样吗?

一般情况下,吃饭咬到舌头的原因有以下几种。第一是因为牙齿的排列不整齐,咬合异常。有的人牙齿排列参差不齐,牙弓窄,上下牙反咬合等,这样就增加了咬到舌头和颊黏膜的概率,这种情况可以通过戴牙套来进行矫正。第二种是因为吃饭过快或是吃饭时说话而咬到舌头,这是因舌头负担过重造成的。第三种是因为压力过大或是睡眠不足造成的,在这样的状态下,人的神经系统不能正常地控制肌肉的咀嚼活动,所以在吃东西时说话而咬到舌头。第四种可能是腔隙性脑梗塞,这种一般会出现经常咬舌,老人比较多见,有可能是中风的前兆。所以,吃饭咬舌头是因为馋肉的说法并不科学。

流言:过了保质期几天的食物坚决不能吃。

真相:保质期是指产品的最佳食用期,由生产者提供标注在限时使用的产品上。对于一般的产品来说,其标注的保质期会小于实际会出现问题的天数。因此,当我们误食了过期一两天的食物时,也无需太过担心,但这并不是说食用过了保质期的食物就是绝对安全的。整体而言,过了保质期不久的食品不会对人体造成特别大的伤害。但是,我们不建议吃过了保质期的食品,因为它们存在一定的隐患。首先,过了保质期后食品的风味、口感产生了微小的变化;其次,如果我们因为吃这种食品而出现不舒服的症状,基本上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流言:反季节水果有激素,营养差,甚至还有害健康。

真相:反季节水果通常有3种形式。一是长期保存,二是大棚种植,三是异地种植。有人认为,反季水节果需要用植物激素,吃了会使人性早熟。其实,不论是反季还是应季水果,现代种植过程中都会用到一定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植物激素。除此之外,所有水果也都含有一定量的天然植物激素。不过,植物激素的效力一般都很低,与人体激素的分子结构和作用机理都不一样,并不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由于植物激素具有很强的自限性,正常种植的水果都不会过多加入。

大众对于反季节水果的另外一个疑虑是:担心反季节水果的营养差。反季水果与应季水果的营养价值的确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不过,这些差异并不意味着它们没有营养,更不意味着它们有害。并且,从营养供应角度来看,人们在寒冷的冬季如果没有水果摄入,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更大。因此,冬天吃反季的葡萄,也远比“没有葡萄吃”要有营养得多。

有不少人认为反季节水果口感不好。由于反季水果和应季水果的某些营养成分含量可能有差异,味道口感的差别还是有的。此外,大棚种植的果蔬在日照时长和强度上,均比不上自然条件下生长的果蔬。而日照会影响果蔬中糖分和维生素的合成,因此,反季节果蔬的糖分和维生素含量会比同类的应季果蔬略低,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反季节果蔬吃起来口感较淡的原因。

其实,植物生长无非光温水肥4个条件,只要条件适合,无论什么季节都一样生长。反季节果蔬其实没有那么不好,相比没有果蔬的冬天,反季节水果对人们营养的获取和补充,尤其是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获取,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流言:你处于亚健康状态,需要调理。

真相:什么叫作健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依这个严格标准,几乎没人能完全符合这一理想中的健康。如果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状态被称为亚健康的话,那岂不是大家都是亚健康了?事实上,目前并没有对于亚健康这个区域有完整的科学定义。

稍注意一下,亚健康这个词汇频出的场景,多为:洗浴、按摩、足疗、保健品广告……

至于有些人可能已经有一些疾病的危险因素,属于将病之病,这是亚临床的状态,与亚健康不同,亚临床实际上是有明确的医学标准的,是某种疾病的早期,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处理,积极监测。今后,如果有人打着亚健康的名义向你推销一些产品时,别上当。

流言:现在出现一种新技术,只要检测一种血液标志物,就可以检测阿尔茨海默症。

真相:现代病理学研究已证实β淀粉样蛋白(即Aβ)和tau蛋白的异常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症的经典病理表现,并且在患者出现临床症状之前就已经存在。

最新研究显示,抽血检查Aβ40、Aβ42和tau蛋白,能80%预测脑脊液异常,而脑脊液异常的患者是阿尔茨海默症的高危人群。所以,Aβ40、Aβ42和tau蛋白有作为阿尔茨海默症血液标志物的潜质。

但能够预测脑脊液异常并不代表就可以早期诊断阿尔茨海默症,而且血液标志物检测也没有在现实临床中使用,依然还是处于人体临床试验的阶段,有待于科学家们展开更多试验来进行验证。

总之,临床确诊阿尔茨海默症依然是非常复杂的,需要经过多种检查手段综合评估判断。目前说通过血液标志物来筛查阿尔茨海默症还为时尚早。

新闻推荐

橘子红了 水果市场秋意浓 价格轻奢 市民尝鲜不差钱

本报记者杨柳眼下,虽然白天的气温较高,但早晚的凉爽已多了一份秋天的气息。伴随着这一丝凉意,秋季水果悄然上市。昨天,记者探...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