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百林小鹌鹑养出大财富
(上接1版)2012年的一天,在外地打工的王百林偶然间吃到了鹌鹑蛋,他被鹌鹑蛋的美味深深吸引。“我能不能养鹌鹑?”他的脑海突然闪过这样的念头,随后几天,他便四处打听,他了解到养殖鹌鹑风险低、收益快、市场前景广。他毅然辞职,花了近3年时间先后去四川、河南、陕西等地学习鹌鹑养殖技术。
在王百林学习养殖期间,他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当时我就想,再不奋斗就赶不上了,别人家有吃有穿有房住,我也要和别人一样。”王百林说。
2014年,王百林便回家养了6000只鹌鹑,但因技术掌握不够,鹌鹑死亡率高,最终连一半都没有养活。2015年,他又养了1万只,请了陕西的技术员来指导,让他兴奋的是,这年他收入了近10万元,顺利脱了贫。
见到了效益,掌握了技术,王百林想要扩大养殖规模。2017年,他建办了合作社,注册了商标,将养殖规模扩大到4万只。
在王百林的精心呵护下,鹌鹑养殖40天左右就开始产蛋。“一只鹌鹑平均每天产一颗蛋,产蛋期可持续1年左右。”王百林说,2017年,他收入了30多万元。
养殖鹌鹑是“短、平、快”的致富路径,王百林从中受益后,也想带动村里的贫困户一起搞养殖。经过协商,王百林的合作社和贫困户建立了利益联合机制,板桥镇457户贫困户将1万元的产业到户资金入股到合作社统一经营, 按10%的比例分红,合作社优先雇佣贫困户到合作社务工,并优先收购贫困户土地种植饲草。
为了调动贫困户的自我发展内生动力,合作社采取现场培训,要求贫困户每月到合作社义务帮工不得少于4天,无劳动力的贫困户提供土地4亩用于合作社饲草种植,否则分红时扣减红利。
有了这样的机制,王百林有了充足的资金,2018年他将鹌鹑养殖规模扩大到12.35万只,并购置了全自动设备;贫困户有了发展的动力,不仅积极来合作社帮工,还主动跟着王百林学养殖技术。
今年,王百林的鹌鹑养殖规模可达20万只,年产值626.4万元,年底向入股贫困户分红45.7万元,村集体分红9.14万元。
王百林注重品牌化发展,他注册了商标,计划新增鹌鹑蛋、鹌鹑肉生产线设备,开发生态鹌鹑蛋、五香鹌鹑变蛋、真空包装鹌鹑肉等产品,打造绿色品牌,走保健食品路子。
新闻推荐
网剧《长安十二时辰》让千年前的盛世长安成为这个夏天的热门话题。很多网友评论:从开始的追星、追剧,到最后的被中华传统文...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