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报探秘陕西出版社系列 三秦出版社 陕西古籍出版走出特色之路
一部陕西史,半部中国史。陕西的文物考古成果、古籍文献研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三秦出版社作为西北唯一的文史古籍方志类专业出版机构,三十多年来潜心深耕出土文献,将目光聚焦周秦汉唐,在古籍整理、文物考古、地方史志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作出了非常显著的成绩。
精品图书获中国出版政府奖
填补省内空白
三秦出版社位于曲江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内。三秦出版社社长支旭仲向华商报记者介绍说:“三秦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目前有70多名职工,出版书籍的主要方向是文物考古、历史遗址保护和古籍文献整理,每年都有重头好戏和特色精品图书面世。《陕西金文集成》《中国蜀道》双双获得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填补了陕西省在国家最高图书出版奖项上20多年来的空白。”
走进三秦出版社的陈列室,顿时能够感受到陕西文化的厚重,既有《西周金文撷英》《周原甲骨文综述》《秦代陶文》《秦铜器铭文编年集释》《陕西出土历代玺印选编》《全唐文补遗》《秦封泥集》《昭陵碑石》等三秦出版社的奠基之作,更有吸收最新考古学及文献整理成果的《昭陵墓志通释》《药王山碑刻》《全唐文诏敕考辨》《陕西金文集成》《秦岭碑刻经眼录》《秦出土文献编年订补》等,而一面墙的奖杯、奖状,则是对辛勤耕耘在古籍文献出版一线出版人最好的褒奖。
古籍文献、金石碑文
出版专业要求极高
走进各个编辑室,记者发现古籍整理出版,比一般出版工作更为艰辛。古代文字和文史知识本身具有非常高的专业性,因此三秦出版社的编辑大多是历史学科的硕士、博士等。综合图书编辑部主任何飞燕介绍,她正在复审《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文化研究》。编辑正在做的一部书是《明实录 天象记录集校》等。记者翻看书稿,内容是明代天文及天气记录,非常深奥。
文史图书编辑部的党秋妮主任介绍,目前《关学经典集成》九卷十二册在做最后的校对工作。关学就是关中理学,从北宋张载创立,这套书是与关学相关的文献实录集纳,其中有很多世界各地收集来的资料,十分珍贵。
一位编辑正在编校的碑刻书籍《天水金石记》引起记者的关注,因为书稿上布满修改痕迹,编辑笑称:“这类书编得很头疼。”因为古代金石碑刻都不带标点符号,里面的典故也特别多,加之年代久远,一些文字轶失或模糊,如果对古代文史常识掌握不好,在句读上就容易出错。党主任说:“目前能够点断碑文的人已经特别少了。编辑还要做校注工作,介绍文史常识。一些作者在用简体字写完书稿之后,用繁简转换电脑软件来转成繁体,但是现代汉语一个简体字往往对应多个繁体字,比如皇后的“后”,和前后的“後”在古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字,所以文史古籍编辑的工作量特别大。”
依托陕西文物资源
出版走出特色之路
陕西有着地下博物馆的美誉,文物埋藏量巨大,因而陕西古籍出版也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
三秦出版社总编辑赵建黎介绍,三秦出版社依托陕西文物资源出版了大量图书,其中耗时十年出版完成的《陕西金文集成》收集了1973件有字的青铜器,是迄今为止收集有铭文青铜器最多的一本书,不仅有铭文拓片,还有高清照片,“除了整理国内博物馆、考古所收藏的青铜器铭文,还收录了流传到美国等海外的博物馆、私人收藏家处的青铜器铭文一百多件。有意思的是,原本计划收一千件青铜器,但随着陕西考古的进展,十年间书的内容也不断增加,定稿准备付印时又有西周大墓出土了青铜器,于是继续增加。很多书法家看到书后感到惊喜,他们说拓片看不到文字的纹理、运笔力度,从照片上就看得很清楚了。”赵建黎总编辑笑着说,“陕西的文物考古出版可以做一千年。”
在刚刚举行的第二十九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三秦出版社共展示出版图书200余种,包括《丝路彩陶》系列、《丝路青铜》系列、《影像丝路》系列、《王子云丝绸之路艺术考古遗著》等,其中《王子云丝绸之路艺术考古遗著》是首部集中展示中国美术考古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王子云先生丝绸之路艺术考古成果的专题图书,选取了先生对丝绸之路沿线陵墓石刻、寺院壁画、石窟雕塑等文物遗存进行艺术考古的研究成果。
支旭仲社长说,三秦出版社与时俱进,探索图书市场化以及媒体融合发展新路径,“我们将以本次书博会为契机,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依托特色资源助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力争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人心。”华商报记者 路洁 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毅)7月31日,记者从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在2019年上半年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开展的产品质量省级监督...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